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ID:5960873

大小:2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9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粗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āo)迤逦(lǐ)停泊(bó)B.海藻(zǎo)绮辉(qǐ)雕镂(lòu)C.嗫嚅(rú)窸窣(sù)废墟(xū)D.轮廓(kuò)干皱(zòu)远瀛观(guàn)2.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黯然失色转瞬即逝摧山坼地B.联绵不断筚路蓝偻千仞飞瀑C.不盈不溢一泄千里渗淡经营D.船舷浐侧嘁嘁喳喳惊心动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查寻、搜集当年日本鬼子野蛮残杀中国人生命的证据,他踏遍了东北的山川河流,走访了数以千计的见证人

2、。B.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C.此事一再警示我们,依法治国,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办事的根本。D四年的下海经历,使他尝尽了人世的苦辣酸甜,也培养了他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5.下列句中应填的词语是(  ) (1)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_

3、_______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________了精神负担。 (2)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____________了。A.探明增加轻而易举B.探明增添易如反掌C.查明增加易如反掌D.查明增添轻而易举6.下列句子,红色的成语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触目惊心。B.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C.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敝帚自珍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D.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洒洒的时候,可曾想到到后

4、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7.《胡同文化》一文中,作者认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  )A.忍B.安分守己C.逆来顺受D“有理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8.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

5、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9.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江水是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________呢?A.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不盈不溢B.无止无休无盈不溢无穷无尽C.不盈不溢无穷无尽无止无休D无穷无尽不盈不溢无止无休10.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

6、一种磨炼,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①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②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③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④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下面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B.这江水……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

7、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C.不要小看第一个……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D他们被一个钢铁的意志──党的意志团结在一起,正在向新的“三峡”进军。12.《废墟的召唤》一文中,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  )A.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的关注,并付诸行动改变它。B.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起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C.宣扬废墟的警示作用,呼吁人们正视废墟。D让人们铭记历史,勿

8、忘国耻。二、填空题(共14分)13.老北京民居建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