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

ID:596260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_第1页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_第2页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_第3页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_第4页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  摘要:本文对国际上运用行政立法、制订行业规范、税收、金融手段等政府职能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绿色建筑政府主导建议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使雾霾天的祸首PM2.5从一个陌生的专业术语迅速广为人知。雾霾天气的背后是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绿色环保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6第九届国际绿色建

2、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已于2013年4月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主要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前沿成果及其发展经验,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科技创新及深入开展。紧扣当前新兴建筑型材市场需求的第27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将于2013年5月20日在广州开幕,该会展将聚焦绿色建筑,为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做贡献的同时,也为低碳建筑开创更为开阔的前景。由此可见,对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已由量的增多向质的深度发展,“绿色建筑”概涵早已发展为当前世界建筑界的主流

3、,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的未来。何为“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不是泛指传统意义上的立体绿化,也不是单纯的视觉感官上的印象或是触碰,“绿色”更多地是指一种理念,一种象征。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明确指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确切地讲,也就是在建筑的物料生成﹑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营

4、运维护﹑拆除过程,这样一个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能够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实现对能源﹑光能﹑风能﹑水资源﹑土地﹑建材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建筑的营造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有机协调,以期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一个环境俱佳的居住空间,同时对周遭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6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绿色建筑所追求地应该是全方面多层次的绿色目标,全面考虑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绿色的理念包涵了生态﹑增长和经济的全部关系,涉及的主体众多,其营建不是绿色

5、技术的简单堆砌与应用,也不是开发商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相当庞大繁琐的工作,势必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同努力。我国的绿色建筑采取逐步渐进的发展模式。国内学者将其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浅绿﹑深绿﹑泛绿。浅绿阶段的特点是,对绿色技术的经济型及效果的重视度不足,过度注重绿色技术的单纯叠加,实质上只是对绿色建筑理念的狭义诠释,缺乏实质性的内涵。深绿阶段逐渐开始研究绿色技术应用的适用性,试图通过相关设计施工部门了解﹑掌握和应用绿色技术,突显出整个建筑体系的“绿色”。泛绿阶段主要是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6、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涵应始终贯穿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管理﹑使用﹑维护直到消亡的全过程。从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发展状况来看,尚处于由浅绿阶段向深绿阶段的过渡时期,相关发展还不太成熟,政策制度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作主导,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6绿色建筑的理念是抽象的,其运营实施需要一个实用性﹑操作性和强制性的媒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无疑要充当重要角色,政府大力宣传绿色建筑,但是普及的深度并不理想,整个社会还未深入了解绿色建筑,仅有肤浅粗俗的表面理解。这对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当不利,政府应采取有效措

7、施来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绿色建筑的实施更多地要靠公众的自发性,问题的重点是如何将绿色建筑的理念根植于公众的意识中。当然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的形式传播,还可组织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发放绿色建筑的知识手册,增设绿色建筑培训机构,开展关于绿色建筑的竞技赛,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容纳到课程教材中等等手段,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不完善的市场体制相关研究人士认为,由于绿色建筑自身存在的特性,使得市场调节失效,所以适当的政府干预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如若超过市场失效的范围,在一定程度

8、上就会制约绿色建筑的发展。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初具规模,政府关于绿色建筑的推行工作,更多地采用强制性手段,严重限制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这就要求适度的行政干涉和灵活的市场机制,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绿色建筑事业的健康开展。不完善的管理体制由于绿色建筑自身的独特性—准公共品性质,所谓“准公共品性质”,就是介于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兼具部分私人品和部分公共品的性质,例如非义务教育和某些需要付费的基础公共设施。绿色建筑隶属于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