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失衡成因分析-毕业论文 (18)

中国贸易失衡成因分析-毕业论文 (18)

ID:5963965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9

中国贸易失衡成因分析-毕业论文 (18)_第1页
中国贸易失衡成因分析-毕业论文 (18)_第2页
中国贸易失衡成因分析-毕业论文 (18)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贸易失衡成因分析-毕业论文 (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据海关统计,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457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2520.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20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尽管3月当月的贸易顺差规模仅为68.7亿美元,但第一季度贸易顺差总额为464.4亿美元,同比增长99.2%。自1994年以来,我国已经持续13年出现贸易顺差。巨额贸易顺差引发的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棘手问题。观察我国贸易平衡的演变轨迹,分析引起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对于客观和科学的看待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积极有效的促进中国贸易的平

2、衡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中国贸易平衡状况的历史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收支平衡经历了从贸易顺逆差交替向持续的贸易顺差演变的过程(见图表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1978年—1989年,贸易逆差为主阶段。该阶段的12年中有10年处于逆差状态,累计逆差468.4亿美元,年均逆差39亿美元。(二)1990年—1994年,贸易顺差逐步发展阶段。该阶段,除1993年出现122.2亿美元的逆差外,均为贸易顺差,累计顺差143.8亿美元,年均顺差28.76亿美元。(三)1995年以来,

3、贸易顺差高速增长阶段。该阶段,贸易顺差持续增长,1995年—2006年的12年间累计顺差高达4959亿美元,年均顺差413.25亿美元。  二、中国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在近十几年连续出现贸易顺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我国贸易顺差呈现出集中在欧美地区、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和集中在外资企业的“三个集中”的特点,分析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从贸易对象上看,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见图表二)。2006年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贸易顺差分别为916.6亿美元和1442.6亿

4、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0.7%和26.4%。而同一时期,我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则表现为逆差。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一个国家总是出口其资源禀赋相对丰裕的产品,进口其资源禀赋相对稀缺的产品。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欧盟核心成员国和美国均属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相对丰裕,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而制造业只占15%左右,因此需要进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锅炉零件、光盘驱动器等技术含量较低的机电产品和玩具

5、鞋靴、服装等生活消费品,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航空器、光学仪器、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级晶体管等高技术产品。分析我国和欧盟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可以发现,与中美双边贸易的情况类似。  显然,中美、中欧贸易的商品结构符合国际分工及资源禀赋理论,各自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形成顺差。    (二)国际产业转移  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使制造业加速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经济出现“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格局。基于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日益健全发达的公共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安排和高效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自上世纪末

6、以来,海外跨国公司开始走上跨国外包、制造业产业转移之路,在我国投资建厂,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并将制成品出口到国外。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角色日益明显。  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我国的FDI中多为出口导向型的中小型跨国公司,主要投资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产品。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和外资企业的资本、技术优势的结合,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能力大大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拉动我国出口的支柱产业,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出

7、口总额9690.7亿美元,产生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出口5638.3亿美元,产生贸易顺差912.1亿美元;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5103.7亿美元,产生贸易顺差1888.8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处于东亚加工制造基地的位置,我国的贸易顺差大部分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顺差转移。中国处于东亚国际生产网络的最末端——加工组装阶段,很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要经过中国的组装得以实现。据专家估计,在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贸易额中,至少有一半是由日本、韩国、东盟和台湾地区的(绕路出口)而产生的。因此,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加,涵盖了

8、我国从日本、韩国、东盟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增加值,我国的贸易顺差中包含了这些国家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转移。    (三)国内产能过剩  一方面,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我国的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形成了过大的生产能力,促使其通过出口找出路。这是近年来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