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

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

ID:5964635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9

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_第1页
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_第2页
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_第3页
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_第4页
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动力诊查方法  消化道动力性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且有日渐上升趋势。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约有近50%患者因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就诊,其中30%-40%最终确诊为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该疾病几乎占胃肠道疾病的半数以上。人体消化道疾病与消化道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研究和消化道疾病的诊断都直接依赖于消化道生理参数的检测。如前所述,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整个胃肠道多项参数进行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胃肠道动力检测是消化道腔内压力测定中的一个重要

2、部分,主要用于研究和诊断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胃肠疾病其它检查方法的补充和综合应用,显示了较高的临床意义。本文根据实际的医用要求,探讨胃肠动力诊查方法。一、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概念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Ⅲ体系与胃肠动力疾病(DGIM)新概念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例如最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8,是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餐后饱胀、腹部胀气、暖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嘈杂、胸骨后痛、反胃等症状,且经胃镜等多种检查无特殊异常,病程

3、超过12周以上而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现已获悉:新发消化不良患者中,能从组织结构方面作出解释的只是少数,多数病人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很高,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病不能工作而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显著,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8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于检查和评估这类疾病的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与提高。胃肠动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人体胃肠运动的生理、病理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胃肠动力学在解释胃肠疾病和症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公认。胃肠动力性疾病与各临床学科关系非常密切,包括传

4、染、内分泌、神经、肿瘤、代谢等。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除与胃肠动力密切相关外,与胃肠激素,胃肠神经调节,精神心理因素等也有关联。因此西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理主要与胃肠动力和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炎症、心里障碍和迷走神经低张、胃酸分泌、胃肠激素和一氧化氮、以及饮食药物因素等方面有关,而胃的动力功能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基础。目前临床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依据1998年罗马H标准,并根据其不同的症状分成几种亚型,即溃疡样消化不良型、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型。治疗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如促进胃肠动力、抑制胃酸分泌,对于幽门

5、螺杆菌检出阳性者,加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方法,而对伴有精神症状者,则使用镇静、抗焦虑、抗抑郁等方法。三、胃肠动力性疾病诊查方法胃肠动力功能包括胃肠推进性蠕动、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压力梯度和频率、胃肠排空、胃肠压力等。研究胃肠动力功能,首先必须对胃肠道运动参数进行可靠监测。重要的依据是胃肠动力和功能检查,近年来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及原理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但之前由于条件限制,胃肠运动功能、胃肠疾病之间的明确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揭示。为了确定和建立这种对应关系,还需要比较实验研究。目前关于胃肠运动功能参数的检测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有:放射学检查,核素显像,

6、胃肠电图,腔内测压,超声检查,呼气试验,腔内酸碱度监测,阻抗法现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仍存在若干技术性困难。现将常用的胃肠动力检测方法介绍如下。1.核素检查8将标记核素的液体与固体食物给试验者服用后,借助计算机检测的Y照像机对液相和固相同时进行测定,以餐后即刻扫描为起始计数,以后每隔5分钟体外扫描一次,共120分钟。计数时在每一幅图上画出感兴趣区,以计算机计数与起始计数比较得出单位时间的排空率和胃半排空时间,了解胃排空情况。该检查准确、可靠、重复性强,非侵入性,是检测胃排空的一项理想的技术。2.胃肠测压法测压导管根据压力传导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充液式及充气式。利用连续灌注导管测压

7、系统工作原理,用微泵向导管内注水气体,水流速度恒定,导管末端测孔逸水时克服的阻力即为胃肠腔内压力,最多可同时进行32通道记录。可直接测量管道、胃窦、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和直肠的腔内压力,并可准确记录这些器官的节段性收缩活动情况。目前低顺应性的灌注导管系统和腔内微型传感导管系统已成为定型的测压技术设备。利用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工作原理,用微泵向导管内注水,水流速度恒定,导管末端测孔逸水时克服的阻力即为胃肠腔内压力。常用PCPolygrafHR型胃肠动力监测系统,有4通道和8通道两种。3.超声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