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发展现状.word版本.ppt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word版本.ppt

ID:59652403

大小:164.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1-17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word版本.ppt_第1页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word版本.ppt_第2页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word版本.ppt_第3页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word版本.ppt_第4页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word版本.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word版本.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我国2010年~2013年汽车产销情况年份产量乘用车商用车销量乘用车商用车2010年1826.51389.7436.81806.21375.8430.4增长↑32.4%33.8%28.2%32.4%33.2%29.9%2011年1841.91448.5393.41850.51447.2403.3增长↑0.84%4.2%-10.0%2.45%5.2%-6.3%2012年1927.21552,4374.81930.61549.5381.1增长↑4.6%7.2%-4.7%4.3%7.1%-5.5%2013年2211.71808.5403.22198.41792.9405.5增长

2、↑14.8%16.5%7.6%13.9%15.7%6.4%我国2010年~2013年汽车产销情况我国2010年~2013年汽车产销情况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产销再创新高;2009年超日本成为最大汽车生产国;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增长最快、产量最大的国家;(产量:2013年美国1104.6万辆;日本963万辆)(销量:美国1588万辆;日本:538万辆;德、韩、法、意:≤300万辆)2.国产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2013年国产品牌乘用车722万辆(占比40.3%,下降1.6%)3.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前十位企业集团销量占比88.4%,提高1.4%

3、(上汽,过500万辆;东风,过300万辆;一汽.长安.北汽:过200万辆)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核心技术缺失:发动机技术:乘用车增压直喷技术和燃烧及电子控制技术;商用车高压共轨喷射技术;新型发动机技术(对置式:直列、V型、W型、水平对置、转子)车用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包括转向和制动系统)车用传动技术(AMT、CVT、DSG变速器)车辆辅助系统技术(巡航控制系统、智能前照灯等)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品牌影响力不高:“万国”品牌;3.产品档次待提高:自主品牌80%左右是销售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A型车4.

4、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变速器、ABS、安全气囊等5.汽车厂商日常运营成本是国际平均水平的8倍(1)车身制造成本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倍;(2)零部件采购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高50%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三)汽车价值链关系:产业价值链基本构成:产业利润基本构成:原材料15%;装配25%;零部件50%;零部件30%;装配15%;销售服务45%流通及服务20%;结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1)自主核心技术缺失(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3)零部件生产落后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一)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趋势1轻量化技术: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消耗降低8%。高强、轻质材

5、料(超高强钢、工程塑料、复合材料、铝、镁、钛合金等)的应用(1)整车轻量化设计制造(2)零部件轻量化设计制造S-inmotion(超高强钢+激光拼焊+热成型技术):车身、门盖、底盘轻量化→C型车43个部件优化后,车体重量降低74Kg,减重达到19%。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发动机技术(降低排放和油耗,提升燃烧效率)(1)汽油直喷技术:均匀燃烧和分层燃烧(燃油消耗降低、动力性能提升)如:奥迪V8FSI直喷发动机奔驰CGI系统(2)柴油发动机单体泵喷射技术:电控技术和高燃油喷射压力(每一个喷油器带有一个高压油泵)如:大众宝来1.9TDI(TuiboDirectInjection涡轮增压直喷)汽车

6、产业发展趋势分析(3)柴油共轨喷射技术(第三代)压电式柴油共轨喷射系统(压电执行器代替电磁阀):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灵活控制燃油分配、喷射时间、喷射压力和喷射速率;压力20~200MPa弹性调节,最小喷射量0.5mm3(4)CCS复合燃烧技术CCS:CombinedCombustionProcess,将汽油直喷(TSI)和柴油直喷(TDI)技术融合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3.底盘新技术:(1)四驱技术:全时四驱技术(2)变速技术:AMT:传感器+电脑模块+电液控制单元(执行器)AMT和MT变速器(齿轮结构相同)CVT:电脑控制传动带轮直径,速比改变由电脑控制(两套可调直径的传动带轮,由一条柔性传

7、动带连接,通过传动轮半径改变来调节传动比)日本轻型车9%;欧美1%;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DSG:双离合自动变速技术机电控制模块+带有多个独立传感器的控制阀组件+执行机构(主要由:智能电子液压换档控制系统、双离合器、双动力输入轴、三个驱动轴构成)(3)悬架技术:空气悬架:主动空气悬架、被动悬架电控悬架:空气悬架和电子控制技术融合(增加高度传感、速度传感、转向角度传感、惯性力传感、声纳传感——信号传递到ECU)汽车产业发展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