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

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

ID:596587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_第1页
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_第2页
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_第3页
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_第4页
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人类和生态环境关系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及聪明才智,物质文明得到空前发展。然而,由于在工业社会中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引起了生态的严重失衡,生态危机相应而生。在研究现代生态哲学中的学者就生态危机在人类文化思想中去寻找原因,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哲学中旗帜鲜明的对立两派,笔者从这两个主义为视角,浅析人类在生态环境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生态环境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概述(一)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主要认为,人“天生”就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只有有意识的人才是主

2、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换言之,损害自然环境的行为之所以是错误的,是由于对环境的破坏将会危及他人的生存。根据其对人的利益的强调程度及其对大自然所抱的态度的差异,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又可区分为强式和弱式两种。5一方面,强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由于是最高级的存在物,因而其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而毁坏或灭绝任何自然存在物;而且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不是客观的,而是由人主观给予定义:对人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另一方面,弱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应该对人的需要作某些限制,在承认人的利益

3、的同时又肯定自然存在物有内在价值。(二)非人类中心主义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不断加深,人类日益深感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并把当今生态危机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于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应运而生。这一理论包括动物解放论、生命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等观点。1.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前者主要由辛格提出。他认为动物也具有感受痛苦和愉快的能力,因此,动物应从人那里获得“平等的关心”的道德权利。后者以美国的雷根为代表,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生命的主体”的各种特征,如“期望”、“愿望”、“感觉”等,所以动物也是生命的主体,也具有道德权利。2.生物中心论这种观点认为,自

4、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因此人并非天生比其它生物优越,所有有机个体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3.生态中心主义5这种理论力图站在整体主义的立场,把生态系统当做一个独立的整体而非有机个体的“堆放仓库”来理解,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以及由生物和无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二、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辨析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人源于自然,但是人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正是割裂了人的最根本的两个属性,即自然性与社会性。从一方面来说,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

5、中,只有有意识的人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正是由于它过分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的利益,才缺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宇宙的关爱。但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就和自然互为对象、相互依存。可以说,人类中心主义比起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而言,是倒退了的学说。例如,在生活中,人类对动物宠物随意地丢弃,使得被遗弃的动物离开了人类的驯养以后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即动物宠物的生存与否是掌握在人类判别其有否利用价值之中的,若对人已无利用价值了,人类就可以丢弃、可以虐待或着让其自生自灭,这些做法显然是对生命的漠视,缺乏对自然的关爱,这是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会遭到自然的报

6、复的。另一方面,非人5类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把人淹没于自然,人同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一样了,那么人就必须遵从自然界中物种生存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无视人类社会法律和道德,人类世界将会变得无序野蛮,也意味着人性的泯灭与人类文明的倒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医学上经常会利用小白鼠做各种的科学研究,这些都激起了很多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反对,但是,笔者认为,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该等的科学实验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而开展的必要的科学活动,如果像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所强调的,动物也具有感受痛苦和愉快的能力,也有从人那里获得“平等的关心”的道德

7、权利,所以这些实验都不能使用小白鼠来作为被试了。那么难道我们真的要用人体作为活体被试吗?难道这不是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吗?这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吗?三、两种生态哲学主义的启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以上的两种生态哲学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就是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可不可以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互为促进发展的关系呢?这不禁让人想到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可持续发展可以定义为这样的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包括如下两个概念,一是需求概念,特别是全世界

8、穷人的基本需求应赋予压倒性的优先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