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

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

ID:5965995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_第1页
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_第2页
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_第3页
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_第4页
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传承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探究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地域性建筑逐渐形成多元多价的繁荣景象。但大都局限在“形式本位”,缺乏技术因素的支持和对传统地域文化内涵探究。该文通过分析几个创作实例,总结了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关键词文化特征传统民居当代建筑结合点地域自然环境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早在几十年前,中国建筑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已经指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之路——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思想、观念和技巧的同时深深植根于本土文化,使两者融为一体,创超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建筑新风格。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建筑设计水平在这条创新之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

2、现了不少具有鲜明地域特铯的7好作品。例如吴良镛的将北京四合院布局特色融入现代居住区的菊儿胡同;贝聿铭将传统文化精神完美的表现在香山饭店的造型、空间、景观、环境、装饰的等诸多方面。但同时,也还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种倾向:一是摹仿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多出现在一些旅游建筑中,即所谓的“仿古建筑”,这种建筑即使惟妙惟肖也不会有什么新意。另一种倾向是将中西方建筑形式和风格简单相加或混合。还要一种倾向就是在西方后现代主义风格影响下,在建筑上打上过于俚俗化的抽象或具象的符号,以期达到呼应传统的目的。传统是经过筛选的历史遗产。继承传统就是要找到历史遗产同当代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生活

3、方式的结合点。中国传统民居是一笔丰厚的建筑文化遗产。其形式之多样,营造之精巧,与自然之融合,是独一无二的。许多建筑师为寻求当代建筑的出路,纷纷向民间传统建筑寻求灵感、方法,创作出不少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称之为新型的地域性建筑。建筑师们借鉴民居的视点各不相同:有的注重形式,有的偏爱空间,也有人着眼于地方材料和地方技术的应用。近年来,传统民居利用环境、处理环境的丰富手法,即它对场所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这不仅是由于当今国际建筑界重视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建筑师多年来寻求传统与时代的结合点,力图创造中国自己的新建筑的必然趋势。作为我国传统民居主要类型之一

4、的合院式民居,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一般有北方与南方之分其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合院式空间的大小,7因北方民居比南方民居吏需要日照而使得北方合院式民居空间一般比南方要大得多。本文以峨庄景区旅馆设计为例,对北方山地合院式居民的空间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峨庄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山东省中南部和东部半岛为丘岭区,山地丘岭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7%。受到北方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和地形地貌的制约,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北方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丘陵地区建筑文化。(图1)(图2)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同大小与高度的坡屋顶叠合、穿插,形成了层次丰

5、富的坡屋面轮廓线。集中连片的屋顶建构出肌理效果和谐优美的群体屋面效果。以空间院落为中心,而使住宅建筑环绕着四周布置,从而形成一种内向的、封闭式院落。不同于北方平原地区建筑正南正北的朝向,山地建筑群体组合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既可以减小土方工程量,也使得建筑群体形态变化丰富,山地建筑充分发挥当地石材充足的优势。石材既起到结构的作用,又有装饰效果。(图1)(图2)根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将围合建筑局部旋转,连廊将空间分割为大小不等的梯形院落。各院落空间通过连廊相互交融渗透。7石墙表现出稳重的体量感,在阳光照射下,又表现出生动的光影变化。设计中局部采用石墙承重,并在琥珀、隔断中采用石

6、墙。山地合院式空间的处理与利用,山地合院因受地形地势的制约,不能象平原合院那样无限伸展,因而就形成了自己在空间利用与处理上的鲜明特色在川底下,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了空间处理上的独具匠心和空间利用上的巧妙合理。人口空间作为合院空间的起点,一般由门前空间、门楼空间及门内影壁空间等三个相互联系的空间构成作为整个院落的门面,人口空间不仅具有交通使用功能,同时它往往是主人品位、地位的标志和象征,因此很受主人的重视。在川底下村,人日空间多位于院落的东南角,但也有因地势原因而设于西北角或东北角的。《水龙经》云“直来直去损人丁”,即在古建筑设计中忌讳直来直去,因此村民们沿袭了这种传统,为

7、了避免冲煞,整个村落既没有一个合院人口与巷道相对,也没有一处户户相对。同时为了顺应地形的变化,还常常对其人口进行很多出人意料的巧妙处理。7建筑只有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巧妙地结合自然环境,才能创造出具有宜人空间和强烈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态。但当代的中国建筑师在设计时往往以建筑空间和造型为主,很少能正真深入的考虑到地域的自然条件。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地区为例,其气候特点为夏热冬冷,气候条件恶劣,是世界上相同纬度地区中热舒适性较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