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ID:5966509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_第1页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_第2页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_第3页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_第4页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呢?正如“新闻”定义的众说纷纭一样,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其基本的共识,比如电视民生新闻叙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等。电视民生新闻视角叙述内容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么,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呢?正如“新闻”定义的众说纷纭一样,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其基本的共识,比如电视民生

2、新闻叙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等。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着手,并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平民的视角,平易的叙述5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者为中心的。长久以来,媒体的镜头大都存在两种倾向:—是“仰视”,节目“官气”太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导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似隔着一道鸿沟;二是“俯视”,当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时,经常摆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节目中媒体与百姓处在两个不同层次的平台。镜头里领导多、群众少,赞美多、批评少,会议多、现场少,说教多、事实少。传播视角

3、的偏离和传受关系的错位,导致传受之间缺少交流、缺少认同感。电视民生新闻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节目的价值取向和定位决定了节目的内容,节目的表现视角又是实现节目价值的重要因素。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应该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记者的镜头主要对准谁?新闻的主角是谁?媒体与百姓的位置如何摆放?平民视角不仅是指节目的平民姿态,而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与百姓心灵相通,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二、以民生作为叙述内容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主持人丹·拉瑟在主持CBS《晚间新闻》节目时,曾经确立了一条著名的“后院篱笆原则”

4、。他认为,“20世纪80年代,电视新闻关注最多的是这么三件事:英阿马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戴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新闻对哪件事更关注,更多报道?去报道新生小王子!设想一天结束时,两位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她们多半会谈到新生小王子”。由此,“后院篱笆原则”成了关注受众信息需要的最为形象的注解。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上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把老百姓最关心的柴米油盐变成电视屏幕关注的重要领域,这样才能迎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5因此,电视民生新闻最厚重的部分毫无疑问应该是民生内容,这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立家之本。电视传播什么、反映什么,老百姓想什

5、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就是电视民生新闻所关注的内容。这一点经过实践也充分反映出来。如在杭州创下收视奇迹、在全国引起热烈讨论的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用杭州方言说“家长里短”;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在于其“市井化传播内容”。该节目以百姓诉求为主旨,以反映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主要内容,每天绘声绘色地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该节目总制片人龚正说,“我们在内容选择上,首先就是从‘本土化’出发的,用平民的视角,来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小情,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因此,我们可以将内容笼统地总结成社会新闻、

6、生活资讯、投诉热线这三块,但它要有一个统一的价值来统帅,那就是使栏目平民化、人性化。”5民生内容与平民视角是相互关联的。《都市—时间》中“百姓说话”和央视“生活空间”中的主要内容,都是普通百姓自己的故事。河南电视台《民生大参考》节目以满足公民的衣、食、住、行这四大条件为前提,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达到生活的自由为目的,选取与百姓生活和生存紧密相关的消费信息、就职谋职、物价变动、社会保障、健康状况、教育学习、劳动权利、财产权利等内容作为传播的重点。《南京零距离》以当天发生的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政经新闻、事件新闻、百姓投诉、实用资讯等

7、作为主要传播内容,深受市民欢迎。三、警惕消费主义和非理性话语代替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在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同时,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还应注重解决以消费主义立场替代真实性追求的问题。电视民生新闻与以商业文化为核心的大众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回避的关系。因此,从它诞生开始,就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消费主义外衣。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它是供人消费的,它向观众推销的是一种报道形式,更是它的广告段位。因而,其收视率似乎比传统的时政新闻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但收视率的指挥棒却如一把双刃剑,它在构筑新的新闻样式的同时,也消解着传统新闻中的一些基本立场。表面上看来,民

8、生新闻对于全知式的视角的放弃似乎意味着从符号真实走向了感性真实的回归,但也可以看作是对于客观真实和理性真实的背离。毕竟新闻的真实性是高于其它性质的一个前提,如果忽略了这一前提,新闻理论都将不再生效,任何形式的包装和炒作都将成为皇帝的新装。一味地强调收视率,一味地迎合观众,也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