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稿(知难行易).pdf

一辩稿(知难行易).pdf

ID:59687802

大小:34.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13

一辩稿(知难行易).pdf_第1页
一辩稿(知难行易).pdf_第2页
一辩稿(知难行易).pdf_第3页
一辩稿(知难行易).pdf_第4页
一辩稿(知难行易).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辩稿(知难行易).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谢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探讨知与行孰难孰易的问题。首先来明确几个概念。所谓知,指的是科学文化方面的真知以及社会道德方面的良知。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知既包括了动态的求知过程,也包括了静态的,已经懂得某个道理并内化为自身认知。而行,指的是实行,践行。所谓知难行易,就是说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把知运用到实践中却比较容易。中国古代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说法,简言之就是知易行难,但是孙中山先生提出了相反的说法,知难行易,那么到底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呢,想要知道,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方的观点是知难行易。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1/6.首先,“

2、知”包括求知,知更多的是对于未知领域的探讨;行,是在已知的道理或经验的指导下进行的.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爱迪生花费数年,尝试了1600多种材料,写了两万多页的笔记才找到合适的灯芯.把电灯的发明与电灯的生产相比,知比行更难。发现规律比运用这种规律做事情更难。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吧,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追溯到北京人遗址,人们已经会钻木取火,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揭开了钻木取火的奥秘,可见,我们运用火很容易,但是探索其中道理很难。所以,知难行易。2/6.其次,从根本上来说,要改变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是非常困难的。内心的想法代表

3、了一个人内心的认知,这种认知是长期以来,自己对某种事态形成的基于自己的一种理解力。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要戒,然而有几人真正戒掉了呢?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知易行难”吗,并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吸烟者的心中,他把吸烟这种事情看得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正是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才使得戒烟也变得艰难。也许当真正感觉到身体不舒服时候,他才会发现原来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请大家注意,这是因为知之不深而导致的行为上的不足。在这里,我想请问对方辩3/6.友,在您方说“知易行难“的时候,您是否是真”知道“了,是否知道得足够多了呢。第三点,我们承认,行,在客

4、观条件的限制下,执行起来会有一定得难度.但,知,是一个求索方法的过程,是一个使行由难变易方法的探索过程.交通工具让我们的出行不再成为难题;手机以及因特网让我们“天涯若比邻”。知,让我们行不再艰难。所以行只是暂时的难,只是因为知之不足或知之不深。刚才我也提到了,行,是在已知的道理或经验的指导下进行的,而知更多的是探讨未知领域。这种方向的未明性,致使前路的坎坷加剧,探索的过程更为漫长。其中所需的毅力与艰辛岂是一个“难”字所能言喻。4/6.知和行的难易只是相对来说的。行确实难,但是面对解决行难的知,知更难!面对众多的科学知识,我们不能学而不知,学而不用,应该“知其然

5、”并“知其所以然”。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知难行易。5/6.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