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演示教学.ppt

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演示教学.ppt

ID:59702346

大小:742.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11-20

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演示教学.ppt_第1页
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演示教学.ppt_第2页
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演示教学.ppt_第3页
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演示教学.ppt_第4页
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演示教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演示教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洋地球化学13模板第一节构成生源沉积的主要生物群及其分布趋向一、主要浮游生物及其在大洋系统中生态位沉积物中的生物群落的物种构成和水体中活体群落的物种构成相对应。由于溶解、保存等方面的原因,两者不完全一致,沉积物中的物种从数量和种数上都要少得多。第一节构成生源沉积的主要生物群及其分布趋向一、主要浮游生物及其在大洋系统中生态位①浮游有孔虫表层至200m的深度具有由方解石微粒组成的壳在沉积物中的分布受表层水温的控制是组成钙质软泥的主要生物成分泛世界性分布,且演化较快而具有地层学意义。第一节构成生源沉积的主要生物群及其分布趋向一、主要

2、浮游生物及其在大洋系统中生态位②放射虫生活在200-300m的表层水体中具有硅质骨骼③颗石藻属金藻植物门具钙质骨板,又被称为钙质超微化石。由方解石单晶或集合体构成。在沉积物中多分散保存。以颗石藻为依据所进行的生物地层划带,与以浮游有孔虫所作的分带相对比,对深海沉积物的划分起着重要作用。第一节构成生源沉积的主要生物群及其分布趋向一、主要浮游生物及其在大洋系统中生态位④硅藻硅质外壳大部分的海洋浮游硅藻都是辐射硅藻,对深海沉积物较重要种的分布受区域限制⑤硅鞭藻软泥中的次要成分经常与硅藻一起出现于沉积物中第一节构成生源沉积的主要生物群及

3、其分布趋向一、主要浮游生物及其在大洋系统中生态位⑥翼足类钙质介壳组成生源沉积的重要生物组分,甚至可形成翼足类软泥具壳浮游生物形体微小,但产量大,构成生源沉积的主要类群,使其它显得无足轻重。二、主要浮游生物的分布趋向取决于营养盐:富含营养盐的深层水是否回到表层。低肥力区永久温跃层阻碍深水向表层供应营养盐。对肥力要求高的不能大量繁殖,要求不高的则含量较高。每年部分时间里,不同水团会合时无机盐丰富,硅藻大量繁殖。第一节构成生源沉积的主要生物群及其分布趋向二、主要浮游生物的分布趋向取决于气候分带冷水种的增殖要比暖水种慢低纬度地区生物群的

4、多样性程度高,因此沉积物中壳的产量也高。光照的适宜性第一节构成生源沉积的主要生物群及其分布趋向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一、生源碳酸盐沉积物的海底分布覆盖率:大西洋60%,印度洋其次,太平洋15%。分布:陆地山脉的雪线或陆地高山的雪帽——碳酸盐帽。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二、碳酸盐的溶解度如大洋深水如热带表层水D=[CO32-]海水/[CO32-]饱和,D>1沉积、D<1溶解方解石为稳定态,文石为亚稳态,易溶。温度恒为2℃,水深Z:[CO32-]饱和=90exp[0.16(Z-4)]即化学沉积为:表层沉淀,深层溶解

5、。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二、碳酸盐的溶解度温度恒为2℃,水深Z:[CO32-]饱和=90exp[0.16(Z-4)]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三、碳酸盐的饱和面、溶跃面和补偿深度表层沉淀→深层溶解饱和面:…溶跃层:…补偿深度(CCD):…(定义见书)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三、碳酸盐的饱和面、溶跃面和补偿深度特点:饱和面:[CO32-]海水-[CO32-]饱和=0溶跃层:溶解速度加快补偿深度(CCD):沉积物中含量大为降低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四、碳酸盐海底分布与溶解速率的调查方法岩芯剖面图太平

6、洋4km大西洋5km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四、碳酸盐海底分布与溶解速率的调查方法悬挂溶解-重量差法方解石在太平洋溶跃面为3km方解石在大西洋溶跃层位5km;低于文石2km。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四、碳酸盐海底分布与溶解速率的调查方法直接测饱和情况依据:[CO32-]~pH结果:饱和面:西大西洋4.5km、中印度洋3.5km,北太平洋<3kmCCD一般位于饱和面以下0.5km。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五、碳酸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推动力:[CO32-]海水-[CO32-]饱和由0→-30×10-6mo

7、l/kg;间隙水向海水CO32-扩散通量,与空隙率、反映阻碍作用的扭曲因θ、扩散系数D有关;有机质的影响:沉积的有机物分解产生CO2,增加CaCO3溶解性;非碳酸盐组分的稀释作用降低CaCO3溶解速率。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六、过渡带宽度和形态过渡带:溶跃面→CCD以上:仅堆积以下:仅溶解稳态时:溶解速率S=降落速率R-堆积速率AS=R[1-F(1-fL)/fL(1-f)]CO32-扩散通量…→深度~方解石含量、降落速率~过渡带宽度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六、过渡带宽度和形态接近CCD[(△CO32-)深度1/

8、[(△CO32-)深度2]2=f深度2/f深度1第二节生源碳酸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六、过渡带宽度和形态对碳酸盐溶跃面及过渡带的定量研究,可根据水深和海底地貌、地理位置等,对海底沉积物类型和碳酸盐含量作出预侧。依据深海钻探岩芯的碳酸盐含量变化,研究海洋和全球性的地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