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基础培训.doc

有线电视基础培训.doc

ID:59704591

大小:69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13

有线电视基础培训.doc_第1页
有线电视基础培训.doc_第2页
有线电视基础培训.doc_第3页
有线电视基础培训.doc_第4页
有线电视基础培训.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线电视基础培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线电视基础培训一、数字电视概念——数字电视则是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的,是指从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等电视信号播放和接收的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它能够提供个性化、互动性等服务,并提供六倍于模拟电视的节目量。1传输——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1)调制方式不同:模拟信号AM-VSB(残留边带调幅);数字信号QAM(正交振幅调制)QAM——正交振幅调制,这是近年来被国际上移动通信技术专家十分重视的一种信号调制方式。QAM是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在调制过程中,同时以载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代表不同的数字比特编码,把多进制与正交载波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频带利用率。QAM

2、是用两路独立的基带信号对两个相互正交的同频载波进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利用这种已调信号的频谱在同一带宽内的正交性,实现两路并行的数字信息的传输。该调制方式通常有二进制QAM(4QAM)、四进制QAM(l6QAM)、八进制QAM(64QAM)、…,对应的空间信号矢量端点分布图称为星座图。2)传输节目数量不同:模拟一个频道传一套,数字一个频道传6~8套标清或1~2套高清数字信号的传输能力:调制方式符号率传输速率MER要求64QAM6.9MS/s41.4Mbps28256QAM6.9MS/s55.2Mbps30更复杂的调制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对信道的要求也更高。3)故障表现不同

3、:模拟由交调、互调引起的串台、雪花;数字由干扰引起的马赛克、信号中断等。2测试指标——1)输出电平比模拟低0~10dB:64QAM比模拟低10dB,256QAM比模拟低6dB有线电视对模拟信号电平的测量,是用频谱分析仪在规定的带宽(300KHz)对模拟电视信号的同步脉冲的峰值电平进行测量,并以此作为判别模拟电视信号强弱的测量标准。因为这里集中了信号在频道内的主要能量(超过98%),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对于载波同步脉冲的测量可以代表信号在测量频道内的电平值。在QAM调制中,具有峰值功率的信号占所有信号一定的比例,如果让数字频道的平均功率和模拟频道的峰值功率具有相同的数值,那么数字信号的

4、峰值信号将超过模拟信号的峰值功率,在进入传输线路放大器时可能会引起失真,造成这些峰值信号的增益压缩,引起频谱再生,产生互调干扰产物,干扰其它频道的信号,本身也受到严重的干扰。所以需要让数字频道的信号的峰值功率同模拟信号的峰值功率具有相同的数值,所以需要降低数字信号的平均功率,来避免信号失真。对于64QAM,要比同系统中的模拟电视频道的视频载波信号峰值电平低10dB;对于256QAM,要比同系统中的模拟电视频道的视频载波信号峰值电平低6dB。2)衡量信号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MER,BERMER是表征数字信号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它精确表明数字信号在调制和传输过程中所受到的损伤,也一定程

5、度上说明该信号是否能被解调还原,以及解调还原后信号质量状况。QAM调制信号从前端输出,经各级网络传输、入户,其MER指标会逐渐恶化,MER的经验门限值对于64QAM为23.5dB,对于256QAM为28.5dB,低于此值,星座图将无法锁定。另外对于网络不同部分的MER指标也存有一些经验值:64QAM时在前端要求>38dB,分前端>36dB,光节点>34dB,用户端>28dB。所以要求使用QAM分析仪对MER指标进行测量。BER:误码率,分为纠错前误码率和纠错后误码率BER=3)星座图:MER指标的图形化显示由于屏幕上的图形对应着幅度和相位,符号阵列的形状可用来分析和确定系统或信道

6、的许多缺陷和畸变,并帮助查找其原因,使用星座图可以轻松发现各种调制问题。MER可为接收机对传输信号进行正确解码的能力提供一个早期指示。根据前面MER的定义可知,MER将接收符号(代表调制图案中的一个数字值)的实际位置与其理想位置进行比较。当信号质量降低时,接收符号距离理想位置更远,MER测量值将会减小。随着噪声和干扰的增大,MER逐渐降低,而BER仍然保持不变。但是当干扰增加到一定程度,MER继续下降,BER开始增加。3数字电视的故障分类前端(1%)——升级、授权、分配网(9%)——接头、调试不当、网络设备故障用户端(60%)——自排线问题、操作不当DVB设备(30%)——机顶盒

7、、遥控器、机卡不符二、有线通概念——基于DOCSIS标准,利用HFC双向网络开展的宽带上网业务。DOCSIS的演进过程介绍:1995年11月,美国主要的有线电视经营商和研究机构CableLabs发起MCNS(MultimediaCableNetworkSystem,多媒体电缆网络系统)合作组织,目的是建立一整套协议以在HFC网络上进行高速双向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Internet等服务,同时使各个厂家的CM产品具有充分的兼容性。该组织于1997年3月颁布了应用于HFC网的有线传输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