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精品-ppt】

朱自清散文【精品-ppt】

ID:5971371

大小:317.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7-11-13

朱自清散文【精品-ppt】_第1页
朱自清散文【精品-ppt】_第2页
朱自清散文【精品-ppt】_第3页
朱自清散文【精品-ppt】_第4页
朱自清散文【精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自清散文【精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自清散文清者自清----朱自清制作者:夏强时间:2008年11月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生平:文人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祖籍浙江杭州,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诗人、著名散文家、爱国学者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爱国战士。朱自清是文人,他的诗作散文文人气凝重,朱自清是战士,有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豪气。文人和战士的合而为一就使朱自清成为现代史上独特的存在而倍受众人敬仰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家庭: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实秋。他居长,名自华,弟物华、国华,妹玉华,以“华”字排

2、行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之名:朱自清先生在《诗多义一例》一文中说:“又譬如我本名‘自华’,家里给我起个号叫‘实秋’,一面是‘春华秋实’的意思,一面也因算命的说我五行缺火,所以取个半边‘火’的‘秋’字。”后来于1917年投考北京大学,录取进了哲学系,遂改名“自清”,字“佩弦”。这次改名,乃为了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之名:编辑《朱自清全集》的朱乔森君作了解释:“父亲本名自华,号实秋。

3、1917年跳班报考北京大学本科的时候,因为已经预感到即将降临的“败家的凶惨”和“两肩上人生的担子”,就改名自清,字佩弦。”这所谓“败家的凶惨”,我们只要重读名篇《背影》中这么一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加重光景很是惨淡……”读了这段文字,,也就能够理解自清先生所预感的“两肩上人生的担子”的涵义了一、清者自清----

4、文人朱自清朱自清之名:至于改字“佩弦”,朱乔森解释曰:“佩弦,是借用了《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来警策自己。改名自清,同样是为了自警,警策自己在家境衰败、经济困难,乃至被生活的重担‘压到不能喘气’的时候,也决不与社会上的各种腐败现象同流合污。”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的一生二、凄美精致的散文创作现实战斗性散文写景叙事散文三、现代散文美的典范--朱自清散文的风格书写人生,感情真挚结构缜密,

5、充满诗意观察细致,描写精确语言素朴,清新自然二、朱自清文学创作朱自清诗歌:1898年,朱自清出生于浙江东海官宦人家,祖父做过承审官,其父朱鸿钧做过盐务官,1904年,随父前往扬州。排行老三,尤其珍贵,戴金耳环,打扮女孩模样;少年精读古诗词文,1916年考入清华大学预科班,1919年开始写诗,早期与人合集《雪朝》(现已遗失),1921年加入文研会,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我不再仰眼望青天,不再低头看清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开始了用诗歌写人生,写现实的第一站。朱自清自

6、谦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从他开始写作起,他就从未与他所处的时代隔离,用文学写人生,成为他写作的当然宗旨。二、朱自清文学创作北河沿的路灯:有密密的毡儿,遮住了白日里繁华灿烂。 悄没声的河沿上,满铺着寂寞和黑暗。 只剩城墙上一行半明半灭的灯光,还在闪闪烁烁地乱颤。 他们怎样微弱! 但却是我们唯一的慧眼! 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 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 他们是好朋友,给我们希望和慰安。 祝福你灯光们,愿你们永久而无限!二、朱自清文学创作朱自清在散文上获得成就最高:1923年仲夏之夜,叶绍钧、朱自清同游秦淮河,各写两篇同

7、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的文章描写细腻精致,文字洗练,感情真挚,很多地方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比之俞平伯的文章,略胜一筹。这是朱自清的第一篇散文,打破了当时“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从此走上了散文写作的道路,且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写下了《踪迹》(1924)、《背影(1928)、《欧游杂记》(1931)、《你我》1931)、《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他的散文多以叙事和抒情见长,如《背影》《儿女》《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布局精巧,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素有现代散文之父之称。

8、二、朱自清文学创作朱自清的文人正气:叶绍钧、朱自清同是北大高材生,受北大校长蒋梦麟推荐,同去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俞平伯不到半年便辞职去北京,1923年8月,朱俞同游秦淮河,后经俞平伯介绍,朱自清夫清华大学任教。1921年11月,与朱自清生活了11年的妻子武仲谦去世,朱自清与6个儿子生活艰难,俞平伯慷慨相助。抗战爆发,朱自清随校前往内地,俞平伯留京。朱自清在北京刊物中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