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docx

ID:59727298

大小:81.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20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速直运的平均速度【目的和要求】察做速运的物体的运特征,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器和器材】拍器(全班共用),棒2根(直径8毫米,80厘米一100厘米,或用木棒代替),高、低支架各1个,球(直径19毫米左右),,粉笔,刻度尺。【方法】1.安装器材。将两根棒的两端分插入高、低支架的两孔中,然后将支架平放在桌上,当球放在高端两棒之,球会沿两棒下,如19-1所示。2.反能力。教首先拍器每两次响声之(每拍)的隔1秒。学生一只手在高端两棒之住球,并随着拍器的响声数5、4、3、2、1,数到0时放手小球下并接下去数1、2、3、⋯⋯如此重复几次,直到学生基本上能按上述要求与拍器响声同步止。教然后拍器每两次响声

2、之的隔0.75秒。按上述要求重复几次,要求学生能基本上达到与拍器响声同步反。于今后做其他是有益的。3.小球的快慢。用整支架的高度,使球到接近低端拍数整数,例如第8拍,并在拍球的位置用粉笔做一个号。4.察小球运情况。可看到小球沿两棒越越快,开始速度0,到末端速度最大。按方法2中的要求重新数着拍子并小球从0拍开始下,在第4拍小球的位置用粉笔做个号。当小球在8拍内完全程,比第0拍至第4拍小球运的路程和第4拍至第8拍小球运的路程短,可在相同的内,后半段的路程,说明小球在做速直运。5.量速直运的和路程。将拍器每拍的隔定1秒,用刻度尺量小球在第0拍至第4拍的路程以及第4拍至第8拍的路程,同两段路程相的

3、,填入表1.9-1中。6.节拍器每拍的时间间隔仍为1秒,记下第5拍时小球经过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在第0拍至第5拍间运动的路程以及第5拍至第8拍间运动的路程,连同两段路程相应的时间,填入表1.9-1中。第一段路程实验次数时间(秒)路程(厘米)平均速度(厘米/秒)节拍数第二段路程节拍数路程(厘全程平均速度(厘米/秒)时间(秒)平均速度(厘米/秒)米)7.节拍器每拍的时间间隔改为0.75秒。重新用垫块调整支架的高度,调节小球滚动的快慢,使钢球滚到接近低端时仍为8拍,用粉笔记下第8拍的位置。然后让小球从高端滚下,记下小球在第4拍时所经过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前4拍和后4拍所经过的路程,连同相

4、应的节拍数和时间填入上表中。8.同方法7,记下小球从高端滚下时数8拍所经过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前6拍和后2拍所经过的路程,连同相应的节拍数和时间填入上表中。9.计算平均速度,分析实验结果。由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出上表中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变速直线运动中,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而且它们也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2)物体的运动情况变化时,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也发生变化。物体经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反映了该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运动快慢情况。【注意事项】1.实验中每次要从同一位置让小球自由滚下。2.若无现成仪器,可以自制,也可用斜面小车代替

5、。用书本将斜面木板一端支起,改变书本的厚度可改变斜面的倾角,即改变小车运动的快慢。3.若用电子秒表或机械秒表安排两人一组做实验,效果会更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