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编码调制论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振幅移相键控

自适应编码调制论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振幅移相键控

ID:5972866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30

自适应编码调制论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振幅移相键控_第1页
自适应编码调制论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振幅移相键控_第2页
自适应编码调制论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振幅移相键控_第3页
自适应编码调制论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振幅移相键控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适应编码调制论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振幅移相键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适应编码调制论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振幅移相键控 DVB-S2 FPGA【提示】本文仅提供摘要、关键词、篇名、目录等题录内容。为中国学术资源库知识代理,不涉版权。作者如有疑义,请联系版权单位或学校。【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无线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提高信道的频谱利用率和数据传输速率,逐渐成为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AdaptiveCodingandModulation,ACM)可以在满足传输质量的要求下,根据瞬时信道质量状况进行与当时信道状况匹配的最佳编码和调制方案的选择,以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其主要机理

2、是在信道质量状况好时,采用较高码率的信道编码和高阶的调制方式,在信道质量状况差时,采用较低码率的信道编码和低阶的调制方式。本文重点对基于LDPC(LowDensityParityCheckCode)码和高阶APSK(AmplitudePhaseShiftKeying,振幅移相键控)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阐述了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对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中信道质量的衡量参数及信道估计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对LDPC编码以及高阶APSK的调制解调方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得出了编码调制方案的变换门限。最后,对基于LDPC码的自适应编码调

3、制系统进行了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实现。在编码技术的研究中,本文首先对LDPC码的发展、定义和几种校验矩阵构造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LDPC码的编译码原理。之后,对LDPC码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MATLAB仿真。在调制技术的研究中,本文对高阶APSK的调制方法及其软解调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几种APSK调制方式进行了性能仿真。在以上基础上,对不同编码调制方式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给出了系统编码调制方案的变换门限。并在此门限下进行了系统在自适应方案和非自适应方案下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

4、利用率最后,对基于LDPC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系统进行了FPGA实现。给出了编码速率可选择的基带编码调制方案的实现框图,以及各个子模块的实现方案,并给出了仿真波形图。【关键词】自适应编码调制;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振幅移相键控;DVB-S2;FPGA;【篇名】数字卫星广播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性能仿真和FPGA实现【目录】数字卫星广播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性能仿真和FPGA实现摘要3-4Abstract4第1章绪论7-131.1研究背景71.2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发展7-101.3研究现状10-111.4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11-13第2章自适应编码调制原理13-242.1基本原理13-142

5、.2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特点14-152.3自适应编码调制的关键技术15-242.3.1信道质量的衡量参数15-162.3.2信道估计方法16-182.3.3自适应调制18-192.3.4功率可变的自适应调制19-222.3.5自适应编码调制22-24第3章基于LDPC码的自适应编码技术24-433.1LDPC码的发展243.2LDPC码的定义24-263.3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26-333.3.1Gallager的LDPC码273.3.2基于PEG算法的LDPC码27-283.3.3准循环LDPC码283.3.4IEEE802.16e标准中的LDPC码28-293.3.5DVB-S2标

6、准LDPC码校验矩阵结构29-333.4LDPC码译码原理33-403.4.1概率译码方法34-363.4.2BP译码方法36-383.4.3Log-BP译码算法38-403.5性能仿真40-423.6本章小结42-43第4章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的实现43-504.1APSK调制技术43-464.1.1调制解调实现方案44-464.1.2调制方案性能仿真464.2基于LDPC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46-474.3编码调制方案的选择47-484.4性能分析48-494.5本章小结49-50第5章基于FPGA的基带自适应编码调制系统实现50-635.1FPGA结构和设计流程50-515.1.

7、1FPGA基本结构50-515.1.2FPGA设计流程515.2系统方案设计51-535.3分模块设计和实现53-625.3.1数据接收和模式选择模块53-545.3.2基带组帧模块54-555.3.3FEC模块设计55-605.3.4QPSK映射605.3.5物理层组帧和基带成型滤波60-625.4本章小结62-636结论63-656.1全文总结63-646.2未来研究方向64-65致谢65-66参考文献66-6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