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采访稿.docx

陈鹤琴采访稿.docx

ID:59775965

大小:36.4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1-24

陈鹤琴采访稿.docx_第1页
陈鹤琴采访稿.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陈鹤琴采访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家好,我是flash组的主讲之一。我们的课题是关于陈鹤琴的教育理论贡献。英语专业的同学可能对陈鹤琴了解较少。其实,在当时的民国,教育界有四大圣人,陶行知是乡村教育的圣人,而陈鹤琴就是幼儿教育的圣人。(根据ppt内容简单介绍生平)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对教育界最大的贡献。随着深入的学习,我们小组深感活教育思想的先进和作用。为了响应我们的课题,接下来的课堂将不是由我进行单一解说。今天,我们把陈鹤琴先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大家可能看到了,陈老就坐在第一排……(麻锦晓上台)陈老,我们都知道您这一生经历了很多,对于教育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我代表我们小组由几个问题

2、想问。看着张照片——1.您不仅是清华的高才生,1914,您还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门下,研究教育学。哥伦比亚的这段学习生活对您此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答:在哥伦比亚大学是我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时光。我在那里受到开放的思想熏陶,接受到先进的,系统的教育学理论。陶行知是我一起的同学。尊师重道,论学取友,日子过得很开心。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黑人老师。他亲自带我去他建立的第一所黑人儿童学校。在那里,我受他的诚意和意志感动。当时,我就决定回国,回到我贫弱的祖国去。于是,当南京师范向我发来邀请时,我立刻就答应了。2.这张图片上可爱的小男孩是陈老您的儿子陈一

3、鸣。陈一鸣出生的第二天,您就纪录他的一言一行。那是什么样的初衷导致您有这个想法的?答:当时是1919年,我们国家处于内忧外论患。城市里总有大批大批的难民,小孩子在街上闲荡,养个孩子比养猪养羊还容易。幼儿园稀缺,家庭教育又没有。在我儿子一鸣出生前,我就想:为什么不以我儿子为一个例子,观察追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呢?千载难逢啊,于是一鸣刚出生,我就拿起了相机。一直到他3岁左右,这段时间,我对一鸣的衣食住行,小到打嗝都进行了详细的纪录。根据这纪录,我编写了《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之研究》两本书。旨在让当时整个国家的民众都关注到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家庭教育中来。3

4、.这张照片是南京鼓楼幼稚园。是有陈老创办的中国第一幼儿实验基地。能请陈老谈谈办学目的和办学过程么?答,同学们可能都知道,当时儿童教育在中国还是一片荒漠,幼儿园大多都是洋人办建的,还有的也是盲目照搬洋人那一套。孩子们在这样的幼儿园里就像是在监狱!为什么中国就没有一所系统化的,针对性的,中国化的幼稚园呢?于是我就把我自己住的地方改建成了幼儿园,然后附近的孩子到我这里上学,自任园长。在鼓楼幼儿园,老师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蹲下来说。上课氛围轻松自在,我经常带孩子们去江上坐船,公园里做游戏。我们园里通常游戏是这样的:发豆芽,砸核桃,自制万花筒,小

5、船竞游等等。给孩子们做的玩具,要讲究创新,新奇,有意思。不会动的的玩具不是好玩具……4.1940年,您离开南京,来到偏远的江西办学。在江西建立第一所公办幼儿师范学校。(也就是说咱们中国第一批幼教老师都是从那出来的),能谈谈您在江西的经历么?答:既然有了幼儿园,就要有专业的幼儿教师。当时我受邀到江西,环境很艰苦,学校就是没有围墙,就是一片在林子里平房。但是年轻的同学们都很可爱,有朝气,有未来(指向照片:喏,看看这一张张笑脸),和今天一样,当时也全是女学生。我在当时的校门口挂了一幅字: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我希望经由这批学生培养出来的孩子们,能有

6、健康的身体,团结的精神,世界的眼光!感谢陈老的回答。陈老没有谈及他一生中的几度追杀,几度炮火,几度迁移,因为我们年轻一代需要了解的是他的思想,是他留给中国教育的宝藏“活教育”理论。接下来,请陈老跟我们谈一谈他的活教育理论。(麻麻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