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工程技术(渗碳).doc

表面工程技术(渗碳).doc

ID:59787099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24

表面工程技术(渗碳).doc_第1页
表面工程技术(渗碳).doc_第2页
表面工程技术(渗碳).doc_第3页
表面工程技术(渗碳).doc_第4页
表面工程技术(渗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面工程技术(渗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表面工程技术—渗碳表面硬化处理法 表面渗碳处理:将含碳(0.1~0.25)的钢放到碳势高的环境介质中,通过让活性高的碳原子扩散到钢的内部,形成一定厚度的碳含量较高的渗碳层,再经过淬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得到碳含量高的M,而心部因碳含量保持原始浓度而得到碳含量低的M,M的硬度主要与其碳含量有关,故经渗碳处理和后续热处理可使工件获得外硬内韧的性能.  渗碳处理的作用是:提高表面层的耐磨性(碳含量高的M),同时保持心部有高的耐冲击能力,即强韧性.  表面渗碳一般情况下用于低碳钢的处理,处理后零件表面的硬度高耐磨性好。  但这只是先前的工艺性能,现在国外,特别是德国

2、,美国等重工业强国,现已发展到可以将高碳钢,合金钢等  材料进行表面渗碳和真空热处理,处理后,材料内部的组织性能基本不变,外部的硬度和耐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如Cr12表面渗碳处理后表面硬度可达HRC68-70度,此硬度大大高于Cr12正常的热处理温度!!!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得到了极力的推广!在国内昆山等某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也处于曼延的势头,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对钢材表面的处理技术将会有一个极大的提高。渗碳硬化乃表面硬化法之一种,属于化学表面硬化法。渗碳者先于钢之表面产生初生态之碳,而后使之渗入钢之表面层,逐渐扩散入内部。初生态之碳乃由CO或CH4等气体

3、分解而得。CO之来源或由含有CO之气体得之,或由固体渗碳剂之反应而产生于渗碳容器内,或者由含有氰化物之盐浴得之。初生态之碳由钢之表面扩散入内部时,钢之温度须增高至沃斯田铁化温层范围内,使初生态之碳埂于扩散,盖沃斯田铁可溶解较多之〞C〞而肥粒铁则溶解力极小,故渗碳温度必须在Ac3要以上之温度。以便渗碳作用得以进行。再配合各种热处理法,使得钢之去面生成高碳硬化心部低碳之低硬度层。使处理供具有表面硬而耐磨,心部韧而耐冲击之性质。一、渗碳处理之种类与特点:(一)渗碳法之种类渗碳法按使用之渗碳剂而可分为如下三大类:   (1)固体渗碳法:以木炭为主剂的渗碳法。   (2

4、)液体渗碳法:以氰化钠(NaCN)为主剂之渗碳法。   (3)气体渗碳法:以天然气、丙烷、丁烷等气体为主剂的渗碳法。   (二)渗碳法之比较        (1)固体渗碳法长处:   (a)设备费便宜,操作简单,不需高度技术。   (b)加热用热源,可用电气、瓦斯、燃料油。   (c)大小工件均适,尤其对大形或需原渗碳层者有利。   (d)适合多种少量生产。       短处:   (a)渗碳深度及表面碳浓度不易正确调节,有过剩渗碳的倾向。处理件变形大。   (b)渗碳终了时,不易直接淬火,需再加热。   (c)作业环境不良,作业人员多。      (2)液体

5、渗碳法长处:   (a)适中小量生产。设备费便宜。不需高度技术。   (b)容易均热、急速加热,可直接淬火。   (c)适小件、薄渗碳层处理件。   (d)渗碳均匀,表面光辉状态。短处:   (a)不适于大形处理件的深渗碳。   (b)盐浴组成易变动,管理上麻烦。   (c)有毒、排气或公害问题应有对策。   (d)处理后,表面附着盐类不易洗净,易生锈。   (e)难以防止渗碳。有喷溅危险。        (3)气体渗碳法长处:   (a)适于大量生产。   (b)表面碳浓度可以调节。   (c)瓦斯流量、温度、时间容易自动化,容易管理。短处:   (a)设备

6、费昂贵。   (b)处理量少时成本高。   (c)需要专门作业知识。  二、固体渗碳法:    将表面渗碳钢作成的工件,连同渗碳剂装入渗碳箱而密闭,装入加热炉,加热成沃斯田铁状态,使碳从钢表面侵入而扩散,处理一定时间后,连同渗碳箱冷却,只取出渗碳处理工件,进行一次淬火、二次淬火、施行回火。    此固体渗碳在渗碳法中历史最老,不适于连续处理大量工件,作业环境不良,已有衰退倾向,不过炉及其它设备也较简单,多种少量的处理也较方便,不至于完全绝迹。固体渗碳的渗碳机构以气体渗碳为基础,亦即箱内的固体渗碳剂与箱内空气中的氧反应,成为二氧化碳(CO2),CO2再与碳反应,

7、生成一氧化碳(CO)。           C+O2=CO2     ……(1)     C+CO2=2CO   ……(2)     CO在钢表面分解,析出碳〔C〕。            2CO=〔C〕+CO2……(3)    〔C〕异于普通的碳,此种在钢表面分解的原子状碳(atomicCarbon)即称为活性碳或初生态碳(nascentCarbon)的活性强的碳,本讲义表成〔C〕;另一方面,钢材表面副生的CO2再在固体渗碳剂表面依(2)式生成CO,依(3)式分解而析出〔C〕,此反应连续反复进行,碳从钢材表面侵入扩散,而渗碳。          前述反应与铁

8、(Fe)组合成渗碳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