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

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

ID:5979713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0

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_第1页
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_第2页
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_第3页
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_第4页
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探究和实现  摘要: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地区一级己经较为普及。特别是受近两年电网改造的影响,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和技术逐步完善。但真正发挥出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潜在功能尚需运行专家和通用控制平台更好的合作。本文主要对该领域配网自动化的相关技术新技术的需求、应用进行了探讨,并获得了相应的结论。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配网———顾名思义,是指电力系统与客户联系的纽带,即10kV网络。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电网公司的形象,关系到配网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

2、社会和谐,关系到配网管理的直接水平。配网能否安全、是否高效运作是摆在我们配网管理和运行维护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要以南方电网方略统揽全局,用“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服务理念,提高认识,把配网自动化摆到电网建设的突出位置。1.实现配网自动化的意义8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后一个直接面向用户供电的环节,用户能否得到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配电网的建设水平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配电网的建设应该是优质服务的一项基础工程。1.1为了适应“科技兴电”的大趋势,实现减人增效,必须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随着用电客户的增多及用电

3、负荷的大幅度增长,电网布局日趋复杂化,供电服务范围扩大,电网故障几率增加,加上原来配电网的科技含量低,使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量越来越大,原来的运行维护人员很难适应复杂的电网管理。如果不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服务质量和安全供电可靠程度很难保证。1.2实现配网自动化,确保供电可靠性8实现配网自动化有利于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通过配网运行工况,优化配网运行方式;有利于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时效性,满足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有利于满足和确保供电的质量,符合高新技术装备和居民家用电器的要求,避免高峰低谷,

4、电压幅值和频率以及谐波对用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利于降低电网的损耗,提高网络的供电能力,减少用户的停电几率;由于采用了自动化设备,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能快速隔离故障区段,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用户的供电,缩短对用户的停电时间,减少停电面积,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故障判断能力和自动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条件;有利于提高配电网设备的自身可靠性运行能力,大大地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维护费用;由于实现了配电系统自动化,可以合理控制用电负荷,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采用自动抄表计费,可以保证抄表记费的及时

5、和准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并可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用电信息服务。2.实现配网自动化的要求2.1配电网络要求要求建立地区内接线合理、结构牢固的10千伏配电网络,其供电电源点、供电半径、导线截面、导线架设、设备装备水平等应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的技术要求;满足供电质量高、无功损耗小、配网运行稳定可靠的要求;满足故障发生后,迅速、准确判断故障点并进行隔离,以最短的时间分配负荷路径,正常环网供电;满足供电负荷的实地监测,对过负荷分支线路采取平衡负荷的方法,降低损耗和提高用电安全性。2.2对控制中心站的技术要求配电网

6、自动化主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除了完成配电网SCADA功能外,还应为DMS系统在线和离线应用提供支持平台。因此它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应具备电网监控、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和备份的功能,同时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所采用技术应当成熟、稳定,设备在运行期间应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各种硬软件及接口符合标准;系统易于联网和拓展。82.3设备选择2.3.1配电网用开关设备所有自动控制开关必须备有手动模式,以便自动控制失效后可人为手动控制。宜选用真空型自动断电器,以防断电器故障,使内部事故变大。2.3.2保护装置配电网用的重合

7、器、断路器必须配有可靠的保护装置。它必须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具有远动通信接口和线路故障监测能力。一般认为该装置应满足湿度95%、-20至+75℃的环境。2.3.3远动装置远动装置必须是独立的结构单元;信息处理精度必须达到电力要求标准;能及时反馈遥控的信息,确定分合位信号及非正常操作时事故变化信号以及电气测量和事故记录等。2.3.4计算机及通信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根据系统的规模配置相应的计算机硬件,主站系统应采用双机备用方式。光纤通讯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容量大、不受干扰,可靠性高,是比较理想的通讯方式。通信

8、的形式和功能可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通信规约应符合部颁通信规约的要求。3.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突破点及创新点与国外先进的配网自动化系8统相比,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进程还处在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电力系统偏重于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及投入,却忽视了对配网综合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技术投入、设备使用、生产环境建设等方面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