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查--ppt教学提纲.ppt

血栓与止血检查--ppt教学提纲.ppt

ID:59805229

大小:3.6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11-25

血栓与止血检查--ppt教学提纲.ppt_第1页
血栓与止血检查--ppt教学提纲.ppt_第2页
血栓与止血检查--ppt教学提纲.ppt_第3页
血栓与止血检查--ppt教学提纲.ppt_第4页
血栓与止血检查--ppt教学提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栓与止血检查--ppt教学提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栓与止血检查--PPT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血管壁止血机制血小板凝血机制抗凝机制纤溶机制(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血管的收缩:释放血管紧张素及5-羟色胺血小板的激活:内皮下胶原暴露,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形成血小板血栓凝血系统的活化:启动内、外源凝血系统局部血粘度的增高(二)、血小板止血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粘附于血管破损处,vW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介导血小板与暴露的血管内皮细胞下胶原粘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形成血小板栓子释放反应:释放ADP、ATP、5-羟色胺等

2、,加速聚集促凝血活性:加速凝血酶原的活性和凝血酶的形成血块收缩:血清析出,血栓更为牢固(三)、凝血机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共同途径67参与因子筛选试验外源Ⅲ,Ⅶ,Ca2+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内源Ⅷ,Ⅸ,Ⅺ,Ⅻ,Ca2+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共同Ⅴ,Ⅹ,Ⅱ,Ⅰ,Ca2+TT(凝血酶时间)ⅩⅢ(四)、抗凝血机制1、体液抗凝作用:主要为抗凝血酶Ⅲ,占总抗凝作用的50%~67%,可灭活凝血酶、因子Ⅸa、Ⅹa、Ⅺa、Ⅻa等;2、细胞抗凝作用:单核-吞噬系统与肝细胞吞噬清除凝血物质(凝血酶原激活物

3、、免疫复合物等);9(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血液凝固纤溶酶原激活物从血管内皮、肾小球释放入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纤维蛋白降解介产物纤维蛋白原纤溶酶纤溶酶原10二、血管壁检测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原理:给毛细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完整性及其脆性。参考值:5cm直径圆内:男性<5个;女性及儿童<10个。临床意义: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VC或VP缺乏等;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症、先天性和获得性

4、血小板功能缺陷症;血管性血友病(vWD)等。11二、血管壁检测2、出血时间测定(BT)原理:皮肤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停止时间。参考值:测定器法:6.9±2.1min,>9min异常。临床意义①血小板明显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和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严重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如vWD、DIC;④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⑤药物干扰,如服用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潘生丁)等。12二、血管壁检测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Willebrandfactoran

5、tigen,vWF:Ag)测定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含vWF抗体的琼脂凝胶板+受检血浆电泳,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火箭样沉淀线参考值:94.1%±32.50%临床意义:减低: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一;增高: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妊高征、肾小球疾病、大手术后等。13三、血小板检测1、血小板计数采用镜下目视法或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减少①PC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等;②PC破坏或消耗:血小

6、板减少性紫癜、SLE、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DIC、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输血后、先天性);③PC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等。增多①原发性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②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14三、血小板检测2、血小板平均容积和分布宽度测定(MPV、PDW可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MPV、PDW表明血液中血小板大小的离散度。参考值:MPV7~11flPDW15~17%临床意义:①MPV↑:a.Plt破坏增加而代偿功能良好;b.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是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②MP

7、V↓:a.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白血病患者半数MPV↓。b.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③PDW↓表明均一性高,反之血小板大小悬殊。15三、血小板检测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测定原理:ELISA参考值:PAIgG0~78.8ng/107PLTPAIgA0~2.0ng/107PLTPAIgM0~7.0ng/107PLT临床意义9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增高,SLE等也为阳性;激素治疗的ITPPAIgG降低,复发时升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慢

8、活肝、慢淋、MM、Evan综合征等也增高。16三、血小板检测4、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原理:受检血液以一定速度通过含一定量玻璃珠的玻璃柱,供血小板吸附,充分接触一定时间后,检测吸附前后血小板数的差,计算黏附率。参考值:62.5%±8.61%临床意义:①黏附率增高: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②黏附率减低: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