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学习资料.ppt

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学习资料.ppt

ID:59822069

大小:3.42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1-24

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学习资料.ppt_第1页
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学习资料.ppt_第2页
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学习资料.ppt_第3页
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学习资料.ppt_第4页
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学习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学习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创--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地位和作用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比较了解,也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对它成像的特点并没有认真研究过,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本节是在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降低了研究的难度。学情分

3、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小活动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法、学法分析一、新课引入-----小活动二、进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三、虚像四、应用拓展五、布置作业及课后任务教学程序设计请每一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镜子进行观察,同时结合说明凡是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子就叫平面镜,尤其提醒并非局限于必须是玻璃材料的,然后照镜子体验“像”这一概念,并结合提出的问题观察和思考。(一)、新课引入----小活动

4、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相应问题,最后将问题明确统一。即: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比较在大小、位置、虚实各方面有什么具体的特征呢?2.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的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可能的猜想: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的距离相等。3.像、物左右相反。4.像远小近大。平面镜实验探究a.准备多样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验:平面玻璃(贴有玻璃膜)、两个形状相同的蜡烛、象棋、电池、自制的闪光多彩手电、方格纸、刻度尺等。b.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如何选用器材?(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4)如何比较像和物

5、到镜面的距离?c.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实验。3.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d.推荐的实验装置:如图e.推荐的设计表物距像距像物的大小关系第一次第二次4.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并提醒纪录。5.分析论证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和物的大小6.交流评估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1.我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

6、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三).虚像s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四).应用拓展l)用来成像——主要是用来观察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物体,如自己的面容、姿势、口腔内牙齿等.2)、用来改变光路,按要求控制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1.探究潜望镜的构造,并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潜望镜2.自学凸面镜和凹面镜(五).布置作业及课后任务:平面镜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大小相同二、平面镜成像1、虚像2、原理: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板书设计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

7、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