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

ID:5984992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30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_第1页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_第2页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者:杨延宗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已接近8‰[1]。其中,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可高达10%[2]。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15%的缺血性卒中可能与房颤有关[3]。基于此,近年的房颤规范化治疗指南也更重视整合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将血栓栓塞的预防作为房颤治疗的重点内容。
  国外目前关于房颤抗栓治疗的指南主要来源于两项:ACCP(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指南和ACC/AHA/ESC(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2001年上述两项机构分别公布了各自的

2、抗栓治疗指南,2004年ACCP更新了部分指南内容[4],2006年8月ACC/AHA/ESC公布了最新的房颤抗栓治疗建议[5]。同年,国内专家也合力推出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其中对房颤的抗栓治疗也有较为详尽的阐释[5]。纵观新近推出的指南,不难看出:指南在抗栓治疗指征的确认、卒中危险人群的区分、抗栓治疗方案的选择、老年患者抗栓治疗策略及抗凝目标值的界定等几个方面的认识更趋于严谨,下面,本文就新指南中抗栓治疗的策略趋势及动态调整作下述简要分析。一、高度强调抗栓治疗的重要性 从已经公布的治疗指南可以看出,指南均高度强调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重要性

3、。2006年ACC/AHA/ESC指南明确提出:除孤立性房颤和有禁忌证外,所有房颤患者均建议服用抗栓药物以预防血栓栓塞。关于具体抗栓治疗的选择,指南中进一步强调以卒中的危险分层作为分级治疗的标准。二、抗栓治疗采取分层管理的原则ACC/AHA/ESC的最新版房颤治疗指南中,首次根据栓塞发生的风险程度不同,将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划分为高、中、低危三层:其中高危因素为血栓栓塞病史,二尖瓣狭窄和人工瓣膜置换;中危因素包括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35%或缩短指数<25%)、糖尿病;低危因素包括年龄65-75岁、女性、冠

4、心病[5]。从中不难看出:对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而言,栓塞史是最为重要的卒中危险因子,冠心病不再作为卒中的高危因子。  不同房颤患者根据危险分层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抗栓治疗策略。2006年的ACC/AHA/ESC抗栓治疗指南的证据级别推荐方法也更加细致明确,为房颤的个体化抗栓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对需要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患者选择更加谨慎:除高危因素外,其他中危因素中必须具备1项以上的患者才更倾向于应用华法令,其他患者可选择阿司匹林抗栓治疗。从指南中可以发现,除了必须华法令抗凝(只要伴其他任何一项卒中危险因素,均可选择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只要无卒中高危

5、因素或1项以上的中危因素,均可选择阿司匹林抗栓)两种情况外,其他情况下,都是既可以选择华发林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时候,更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进行仔细甄别。另外,新指南与既往指南有危险因素即建议用华法林相比有明显不同,显著减小了出血的风险。
  针对国内抗栓治疗意识差的现实情况,国内指南建议应用华法林和/或阿司匹林的指征较国外指南宽:如无禁忌证,高危患者需华法林(INR2-3)治疗;孤立性房颤患者也推荐阿司匹林200?300mg/d治疗[6]。其目的旨在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应有的医疗资源,减少卒

6、中的并发症。三、适度降低高龄患者抗栓强度,有效规避出血风险2001-2006指南均强调老年患者(年龄≥65岁)抗栓治疗的重要性,ACC/AHA/ESC2006指南结合高龄患者的更易发生出血的倾向,一改既往指南中年龄越大抗凝治疗的建议越强烈的惯例,提出了更能有效规避出血风险的治疗策略,对抗栓指标的设定更为科学。 本次指南与以往指南有很大不同:第一,即使是高龄患者,如果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第二,在阿司匹林剂量选择上更个体化:阿司匹林剂量可以在81-325毫克之间调整,与以往机械强调325毫克的剂量不同。对老年人而言,该剂量范围有

7、更好的依从性,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新版指南采用了更严格的依据危险级别的抗栓分层管理,该分层管理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老年患者。另外,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若因其自身原因如出血风险增加而不能耐受标准强度口服抗凝治疗者,可以考虑降低INR的强度(范围1.6-2.5),这一目标值的设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当然,对于人工机械瓣膜房颤患者,为达到有效抗凝目的,指南中建议INR不低于2.5。这在临床工作中可行性更强,并可能有效规避出血风险。四、重新评定左房消融治疗的地位,从根源上杜绝血栓 新指南指出左房消融已由最后的治疗方法上升为二线治疗方法,

8、特别是对于有症状的孤立性房颤患者。近几年随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随访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