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

ID:5985331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30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_第1页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_第2页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_第3页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_第4页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产生和其特征  [摘要]由于“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含义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因此,需针对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区分出这一知识分子群体所代表的知识分子类型,进而对其含义做更为精准的理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应具有如下特征,即严格的自律性、鲜明的公共性、以及描述性大于批判性等。虽然当前阶段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存在一些乱象,其应有功能也没有得到最大发挥,但从长远来看,其前景是乐观的。[关键词]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公民意识[中图分类号]C91[文献

2、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7—0063—02知识分子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知识分子自省的一种方式。国内外知识分子研究著作汗牛充栋,然而,阅读这些著作时总有一种理不清头绪之感。究其原因,一方面,中西方不同学者对知识分子概念的理解大相径庭;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呈现出新的类型、新的特征。基于此,本文着力探讨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一、公共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必要性10综观国内外知识分子研究的相关著述,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成百

3、上千并无公认定义。国内研究者界定知识分子概念时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从概念理解到分类方法均沿用西方知识分子理论,向中文读者阐释各种理论的同时,指出知识分子群体应具有的特质,如知识性、精神性、批判性等;二是从汉语语境对知识分子概念的一般理解出发,试图给出一个能够囊括所有知识分子类型的定义,这种定义要么极为抽象要么极为宽泛,根据何种标准对这一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进行分类,是这类研究者下一步要做的事。这两种看似矛盾实则相互补充的界定方式启示我们,在进行知识分子研究时,需根据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区分出某一部分知识分子群体

4、所代表的知识分子类型,进而对其内涵做更精准的理解。公共知识分子概念出自美国学者拉塞尔·雅各比于1987出版的《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雅各比在书中忧虑地认为,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历史性地消失了,即使公共舞台上仍有公共知识分子的身影,但他们乃是1940年代以前出生的,成为了美国最后的一代公共知识分子。雅各比详细论证了他所提出的公共知识分子正在走向消逝的观点。而关于公共知识分子概念,他只给出了“为有教养的读者写作”这一模糊界定。10公共知识分子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很快引起了国内知识分子研究者的兴趣,并成

5、为国内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重要领域。不过,与雅各比所描述的美国不同,国内知识分子研究者一般认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群体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个别学者认为最早的公共知识分子言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体制内的理论家为改革开放路线呐喊论证所发出的言论。〔1〕10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得以诞生,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文革”结束后,党的知识分子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其内容由“文革”结束初期的“拨乱反正”到80年代转变为“落实政策”,党对知识分子进行重新定位,曾经被错划为“右派”的知识分子得到平反,“文革

6、”中遭受压制和打击的知识分子不再受各种运动的冲击,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开始受到重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分子”的风气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一部分经历了“文革”的老牌知识分子发挥余热,极大地带动和引导年轻知识分子就国家、社会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发言。第三,沐浴着改革的新风,思想解放运动一波又一波。70年代末的“真理标准大讨论”、80年代初的“人生观大讨论”、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热”……有力催生了公共文化生活,为公共知识分子

7、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土壤,从中涌现了大批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其言论成为影响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基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中国公共知识分子诞生之初便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公共舞台上。虽然上世纪80年代仅仅是公共知识分子的萌芽阶段,普通民众很少参与各种公共文化讨论,但中国公共知识分子诞生之初便在公共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90年代开始,中国公共知识分子面临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市场经济的有利条件,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平等和契约精神助推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成长和成熟,当然公共知识分子也面临一系列外部环境造成的困境和

8、自身发展的瓶颈,一方面,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国内外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公共知识分子的活动舞台受到限制,这导致了公共知识分子内部出现分化和公共文化生活的断裂;〔2〕另一方面,伴随着9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学扩张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公共知识分子纷纷“背对公众,面向学院”,这种转向使其在公共生活中趋于沉寂,而学院派专家、学者和教授随之大规模出现。10进入21世纪,一部分公共知识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