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

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

ID:5987988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30

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_第1页
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_第2页
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_第3页
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_第4页
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探析  【摘要】根据学生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表明目前的学校运动会和现在新课标下学生进行的模块学习存在较大的距离,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就针对目前校运会的实际情况,从运动会项目的设置、裁判员、工作人员的确定以及学生在校运会中的角色转变等方面结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大胆地改革校运会模式,以让校运会成为学生人人翘首期盼的体育盛会,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实施体育新课程目标的载体作用。【关键词】校运会

2、项目参与新课程前言9《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目前校运会的项目设置以田径为主,竞技性强,这完全脱离现今初中阶段实行的模块教学,和初中体育的任务也有很大的出入;参与比赛的学生只是少数,形成”多数人看,少数人参与”的局面,参与同学中也有不少是通过老师和班干部反复做工作才参与的。而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绝不能以少数人参加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来代替甚至冲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工作

3、。所以,笔者根据目前的校运会的现状和学生对校运会的感受,尝试改革校运会的运行模式,以求获得一种人人喜欢、人人参与、人人热情的模式,使校运会真正成为全体学生表演的大舞台。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昆明重工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共四个班195名学生。1.2研究方法:1.2.1调查研究法。在查阅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内容与形式,并设计问卷调查表,共发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为98%。1.2.2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的教学文件,查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及资料。1.2.3数据处理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出结论。2.结果

4、与分析2.1结果。2.1.19参与人数。调查表表明,大约有35%-40%的学生作为运动员参加了去年的校运会,而其中又有40%左右的学生是经过班主任和体育老师以及班干部反复动员才参加的。在改革校运会后有92.3%的学生愿意自觉参加运动会。2.1.2项目设。85.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校运会项目竞技性强,趣味性小;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机械单调,几十年不变,缺乏学校特色;不能和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无法在校运会中得到展示和体现。21.7%的学生提出自己能否参与运动会项目的设置。2.1.3录取名次方法在问及为什么没有参加校运会时,有31.5%的学生

5、认为目前的校运会项目设置相对较集中,每个项目要从30-40名运动员中奋力拼争才能获取名次,这种难度丝毫不亚于市运会和省运会。2.1.4学生角色除了参加校运会的运动员外,学生处于观望、凑热闹甚至做着与运动会丝毫不相干的事,校运会成了少数人表演的舞台。2.2分析。9调查表明,运动会的项目设置:①竞技性强、参与面少,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具有参加比赛并具有得名次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处于应付或凑热闹的状态;②学校运动会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机械单调、比赛形式、方法一成不变,出现”从小无参

6、与机会,长大无参与意识,成长无参与能力”的状况;③趣味性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现;④缺乏学校特色,各级各类学校运动会基本都相同;⑤项目设置对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缺乏推动作用,学生不会主动参与;⑥学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⑦比赛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相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初中阶段实行的教学在校运会中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特长或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展示的舞台;⑧运动会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⑨学校运动会组织工作全部由教师完成,不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运动会组织方式单一,都是由老师一手完成,抑制

7、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外,剩下的学生只是做做后勤或啦啦队,甚至做着与运动会不相干的事。他们想做校运会的主人,可没有他们表现的舞台。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以往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已经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不再有系统接受体育教学的机会。而现行的学校运动会无法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谈不上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参加运动会所需要的运动技能。而终身体育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只有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才能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掌握。

8、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五个基本目标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二个基本要求。同样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