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第1轮总复习必修3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13高考生物第1轮总复习必修3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ID:5990503

大小:2.27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7-11-13

2013高考生物第1轮总复习必修3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页
2013高考生物第1轮总复习必修3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2页
2013高考生物第1轮总复习必修3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3页
2013高考生物第1轮总复习必修3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4页
2013高考生物第1轮总复习必修3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生物第1轮总复习必修3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一、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友情提醒】1.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只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两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3.内环境的“内暠与“外暠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即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例1】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

2、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C【解析】a过程是指部分血浆经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组织液,它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被重吸收(过程b),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过程c)。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回血液,保持动态平衡,使血量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若过程b或c受阻可使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液与血浆、与细胞内液之间可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营养物质运输到细胞内,将细胞内代谢的产物运到血浆,所以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

3、的。CO2是促进呼吸的生理性刺激,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临床上给病人输氧时,往往采用含5%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但CO2浓度过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二、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及与细胞内液的关系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重新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1.内环境及其成分之间关系如图(1)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其他

4、细胞(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2)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有:①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②代谢废物:CO2、尿素、尿酸等;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有血红蛋白、载体、H2O2酶、呼吸作用有关的酶、转氨酶、转录酶、翻译酶等。(3)组织水肿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受阻、肾小球肾炎、代谢产物积累等。2.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之密切相关的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5、。具体情况如下:【友情提醒】O2、CO2进出细胞都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所以O2浓度最高的部位应为肺泡,依次是毛细血管内血浆、组织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浓度最低,O2在此被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还原产生水,一共穿过了11层膜(肺泡2、毛细血管壁4、红细胞2、组织细胞1、线粒体2);CO2的浓度情况正好相反,线粒体中浓度最高,肺泡中最低,一共穿过9层膜(O2需进出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而CO2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的方式运输)。【例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②结构2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

6、淋巴③A液和C液比较,A液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④A液中的O2进入细胞③中被利用至少穿过6层膜⑤A液成分包括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⑥内环境主要由A液、B液、C液组成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⑤⑥C【解析】结构2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A液中的O2进入细胞③中被利用至少穿过7层膜;血红蛋白为红细胞的成分,不属于A液成分。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成因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

7、吸引力渗透压大小越多越大越大越少越小越小2.酸碱度(即pH)(1)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约在7.35~7.45之间。(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HPO等离子有关。(3)机体在代谢过程中虽然经常有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但血浆的pH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过酸或过碱都可引起机体的酸中毒或碱中毒。3.温度(1)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友情提醒】①渗透压包括细胞内液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在应用时应注意它们的区别。②离体细胞酶的活性,受环境温度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