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

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

ID:599152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_第1页
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_第2页
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_第3页
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_第4页
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几点思索  摘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加强考试管理,改革考试制度,使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一、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现行的考试制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导致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其“创造性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形成,这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1、考试方式单一。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里考试课的比例过大,已经大于考查课的比例。

2、而且考试多为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平时成绩中的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学生易抄袭,更多的是到网上下载。期末考试时,学生只需要在考前死记硬背一个星期即可顺利过关,甚至出现了平时上课不用心听讲的学生要比用心听讲的学生背的熟,成绩更好。这就是考试形式过于单一,口试、操作、综合考试少,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52、考试结果信息反馈少。现行考试虽要求教师严肃批卷,认真填写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但分析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卷纸,更没有机会提出试卷的问题所在。教师批卷后一定会录入成绩,整理期末考试材料,对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

3、的教学效果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分析没有加以研究,也不能及时把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给学生。二、考试制度改革的对策及方法高职院校考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完全实现,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考试制度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1、转变教育观念,为创新教育服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观念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重知识教育向加强能力培养转变,由培养狭窄的学科型人才向适应社会发展的复

4、合型人才转变。考试的目的在于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和素质,而不是要考倒学生。高校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和督促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考试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应正确认识考试把它定位在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上。52、改革单一枯燥的考试形式。为适应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努力改革当前高职院校中以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各门课程的具体考试形式,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由老师来确定,可根据课程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程度来确定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

5、和检查评价的需要,灵活运用笔试、口试、操作等综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杜绝死记硬背,避免学生抄袭,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3、评分标准化,做好试卷质量分析工作。考试阅卷工作是考试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结束后组织教师在指定场所以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集中批卷,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试卷的评阅达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有效地避免个别人送人情分、印象分,从而测试出学生比较真实的成绩。考试既是终结性评价,又是诊断性评价,不仅能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

6、时也能使教师不断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必须抓好试题的信度、效度分析,以便从中得到有价值的数据,这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乃至学校的办学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阅卷评分结束后,必须对试卷的评阅结果进行统计和科学准确的分析,并填写好考试质量分析报告。5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改革创新考试制度。就业能力应该包含开拓创新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就业能力的高职教育和考核体系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7、,值得借鉴。在美国的社区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多数课程以形成性考试为主、终结考试为辅的考核模式,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引导、促学和激励功能。对学生经常性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论文、设计或专题答辩等。同时,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供学生自由选择,也减轻了学生考试的压力,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及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发展。5考核是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双重考核,目的是对教育全过程提供反馈信息,进行质量监控。合理、科学地确定形成性考核内容,科学规范地进行操作,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改革以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力为主而

8、探索出的一种综合性形成性考核方式,将学生能力形成性考核权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至50%。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对学生课堂陈述考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