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

ID:5992112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30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_第1页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_第2页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_第3页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_第4页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探究  摘要: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造假丑闻层出不穷,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引发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思考。当前,国内外在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已经处于一个什么阶段,从本篇文章中可以得出结论。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价值;启示一、内部控制研究18世纪产业革命后,产业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出现,为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萌芽提供了条件。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阶段一:注重职责结果。此时的制度是在认真研究各项职责

2、的特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各项工作进行职责分工形成制约关系,以达到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目的。此阶段主要通过人员配备和职责划分、业务流程、簿记系统交叉检查来进行相互牵制,注重职责结果。11阶段二:注重业务结构。此时的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成本和效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极容易被割裂。此时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为财务报告可靠性服务的,并不是各种控制目标一体化的内部控制整合架构。阶段三:注重组织结构。此阶段的内部控制侧重于研究组织的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3、系。早期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所忽视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成为值得重点关注的要素。阶段四:注重风险结构。风险管理要求内部控制要综合考虑组织活动的全过程,从整体上防范风险,不能仅考虑单个岗位或者业务的风险,要有大局意识。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控制视角要着眼于所有可能诱发和产生风险的活动上。阶段五:注重信息结构。信息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今社会,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要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化,更高效、快捷的完成内部控制目标。从

4、以上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由一般向具体深化,理论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我国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形成明显的阶段性区分,但是主流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第一,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刘明辉(2001)提出企业治理控制、企业管理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文化四个部分构成内部控制框架。刘明辉、张宜霞(2002)借助经济学与系统论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市场反应等问题。张宜霞(2007)从整体视角重新界定了内部控制的范围与性质,进而提出了内部控

5、制的概念框架。第二,结合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研究。美国COSO报告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各国学者纷纷学习和借鉴其中的优秀成果,我国学者也不例外。李凤鸣在其《内部控制学》中较早地介绍了该报告的部分内容,开创了我国研究内部控制理论的先河。朱荣恩等(2003)进一步介绍了COSO委员会的最新研究成果—《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框架),阐明了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区别,强调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应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金方、李若山等(2005)提出风险管理比企业细节控制更重要,同时要更加注意ERM框架中的新要素:内

6、部环境、目标设定及事件识别。11第三,基于提升企业价值的内部控制研究。李心合(2007)指出内部控制有两个起源,即一个是作为审计方法出现的,另一个是作为管理方法出现的。前者是为了维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后者则服从价值创造。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需从财务报告导向转型到价值创造导向。谢志华(2007)认为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及风险管理都是为了防控风险而产生的,本质上是相同的,应该将其整合为统一的规范,实现管理一体化。林钟高、唐亮(2008)指出内部控制设立的初衷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的,其来源于管理,又回到管理,

7、且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圆圈式回归,而是螺旋上升式的,这一过程完成了内部控制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与完善。内部控制的目标应是基于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兼顾合规性目标。二、企业价值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价值理论。由于国外学者一直热衷于对企业价值进行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企业价值理论的研究体系越来越完善,应用的实践也越来越广泛。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企业价值作为评价和衡量企业整体质量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而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国外关于

8、企业价值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至今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历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引进阶段,以译著和借鉴为主,也有少部分的学者展开了实证性的研究。11步磊、王云峰(2002)认为企业价值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企业经济价值、顾客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综合。李仁良(2003)认为企业价值有多重表述形式:企业价值的供给表述(账面价值、重置价值和清算价值)、企业价值的效用表述(投资价值)及企业价值的均衡表述(公允价值)。李雨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