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辅导学案 专题三 气候专题

高考地理辅导学案 专题三 气候专题

ID:5992393

大小:2.45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30

高考地理辅导学案 专题三 气候专题_第1页
高考地理辅导学案 专题三 气候专题_第2页
高考地理辅导学案 专题三 气候专题_第3页
高考地理辅导学案 专题三 气候专题_第4页
高考地理辅导学案 专题三 气候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辅导学案 专题三 气候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题三气候专题一、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运动(风)。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气压值BAC等压面受热BAC高低低冷却冷却低高BFAC高低低高(图一)(图二)(图三)垂直气流近地面气压高空气压水平气流受热(A)上升低压高压F(近地面风)高压低压冷却(B、C)下沉高压低压2、在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高压和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水平方向上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3、等压面向上凸出,则该处气压值比同一海拔高度

2、上的其他地方高,反之则低。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城市风:由城市热岛效应形成,风有郊区吹向城市,工厂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之外。②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这就形成了海风。夜间,陆地冷却比海洋快,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这就形成了陆风。③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下沉,形成了山风。④荒漠与绿洲二、三圈环流1、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是夏季北(高纬)移,冬季南(低

3、纬)移。3、结果:形成气压带和风带。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三、季风环流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中心夏季→陆地比海洋吸热快→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形成陆地热低压地理辅导学案第14页冬季→陆地比海洋放热快→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形成陆地冷高压季节与气压带大西洋亚欧大陆太平洋纬度夏季副高带亚速尔高亚亚洲低亚(印度低亚)夏威夷高压30°N附近冬季副极低带冰岛低压亚洲高压(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60°N附近2、亚洲季风比较:例1:1、据报

4、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A.东北信风B.中纬西风C.极地东风D.台风2.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9—6中状态时,此时是()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四、锋面、气旋与反气旋系统1、冷锋和暖锋的比较: 冷锋暖锋成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上升图示锋图天气图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常出现云、

5、雨雪、强风等天气现象多为连续性降雨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和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等我国南方春寒雨起2、气旋、反气旋的比较地理辅导学案第14页 气旋反气旋气压类型低气压高气压分布四周高、中间低中间高、四周低气流总特点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下沉水平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上升下沉气流示意图北半球南半球天气图过境天气阴雨(如台风、飓风)晴朗(如伏旱、秋高气爽)3、锋面气旋:

6、(1)锋面只能形成在低压槽。(2)冷锋与暖锋的判读是根据槽线两侧的风向,风由高纬吹向槽线为冷锋;风由低纬吹向槽线为暖锋。(3)降水一般产生在冷气团一侧。(4)北半球按逆时钟旋转,南半球按顺时钟旋转。例2:图5图5中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线d、e为等温线,线f为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B.若e=0°,则河流出现凌汛C.d>eD.图中湖泊为咸水湖2.A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可能为()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D、阴雨、气温升高、气

7、压降低五、气候地理辅导学案第14页(一)天气1、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洋流、海陆、地形地势(1).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2).天气系统因素:锋面、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3).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4).海陆位置: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5).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2、中国降水分布(1)、空间分布:①800mm年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②400mm年降水量线通过大兴安岭——

8、张家口——兰州——拉萨;③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受雨带的移动和距海远近的影响(2)、时间分布:①夏季风——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②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北方地区春旱;6月,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