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教案资料.ppt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教案资料.ppt

ID:59928780

大小:1.68 MB

页数:57页

时间:2020-11-28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教案资料.ppt_第1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教案资料.ppt_第2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教案资料.ppt_第3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教案资料.ppt_第4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教案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教案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资料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透镜的分类FF●●FF●●图2.9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图2.10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焦点焦点焦点O光心O光心f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四、三条特殊光线FFFFFFFF完成下列光路图。FFFFoFFF完成下列光路图F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

2、不一定不能会聚。试试看: 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OFOF思考: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解决方法:画一画:根据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把另一半光路画完整。OFFOFFOFOF填上合适的光学仪器2.有两只干净的玻璃杯,一只盛满纯净水,一只是空的,上面都盖了盖子,你怎样用眼睛来判断哪只杯中装有水?3.小明家为了防盗,在家中的门上装了一个“猫眼”,他在屋内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小明,则“猫眼”应该是:()A、凸镜B、凹镜C、凹透镜D、

3、凸透镜1.完成光路图4.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作用,是因为光通过透镜表面时发生的缘故.会聚发散折射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这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会聚焦距焦点1.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提示】1.(2011年安徽芜湖,13题)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5cmC.10cmD.5cmD(2011年山东潍坊,12题)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

4、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2fD.f

5、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答案:缩小正立放大虚放大镜2.知识要点(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2)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的球心(或者通过一个球面的球心并与另一球面相垂直)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或主轴).如图3—1所示.(4)光心:光线通过主光轴上某一特殊点而不改变方向,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如图3—1所示.在透镜中心处.(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6、线,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叫焦点.(7)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8)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9)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是实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能够呈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10)眼球的基本结构.(11)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12)透镜焦度(φ);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即(1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3.考点(1)透镜的基本性质.(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凸透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难题巧解点拨】[例1]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A.甲图

7、B.乙图C.丙图D.丁图思路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对比观察入射前和出射后光的变化情况.光通过甲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乙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丙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发散了,光通过丁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透镜对光的(明确会聚和发散的区别)“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并非只是针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而言,“会聚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会聚了一些;“发散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发散了一些,图3-3所示.答:A[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透镜一定有两个焦点B.凹透镜没有焦点C

8、.任何方向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偏转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思路分析一般的透镜若有两个球面,就意味着有两个焦点;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