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判读教学提纲.ppt

遥感影像判读教学提纲.ppt

ID:59929237

大小:1.97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1-28

遥感影像判读教学提纲.ppt_第1页
遥感影像判读教学提纲.ppt_第2页
遥感影像判读教学提纲.ppt_第3页
遥感影像判读教学提纲.ppt_第4页
遥感影像判读教学提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遥感影像判读教学提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遥感影像判读二、原理与方法地物光谱特性(标题为小四,宋体,加粗)在以遥感图像中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属性及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变化规律时,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它们空间和时间特性的变化。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即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物质成分、内部结构、表面光滑程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风化程度、表面含水量及色泽等差别。这就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基础和依据

2、。方法(一)直接判定法(二)对比分析法(三)逻辑推理法三、实习仪器与数据计算机、ENVI和ARCVIEWGIS软件,TM4、3、2波段合成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表1TM遥感影像的波段划分及其光谱效应波段波长范围波段光谱效应TM-10.45—0.52μm属蓝光波段。对水体有较强的透视能力;对叶绿素反映敏感;对区分干燥的土壤和茂密的植物也有较好的效果。TM-20.52—0.60μm属绿光波段。对水体的透视能力较强;对植被的反射敏感,能区分林型、树种。TM-30.63—0.69μm属红光波段。可以根据植被

3、的色调判断植物的健康状况,也可以区分植被的种类和覆盖度;还可以用以判定地貌岩性、土壤、水中泥沙流等。TM-40.76—0.90μm属于近红外波段。此波段避开了小于0.76μm出现的叶绿素陡坡效应的坡面和大于0.9μm可能发生的水分子吸收谱带,使之更集中地反映植物的近红外波段的强反射,茂密的植被呈浅色。可用于植被、生物量、作物长势的调查。TM-51.55—1.75μm属于近红外波段,波长大于TM-4。处于水的吸收带(1.4—1.9μm)内,对含水量反映敏感,可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水分状况研

4、究、作物长势分析等,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物类型的能力;对岩性、土壤类型的判定也有一定的作用。TM-610.4—12.6μm属于热红外波段。对热异常敏感。可用于区分农、林覆盖类型;辨别地表温度差异;监测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热特征;进行水体温度变化制图。TM-72.08—2.35μm属于热红外波段。可用于区分主要岩石类型,可用于地质探矿与制图。四、实习步骤1、建立解译标志指在遥感图像上能具体反映和判别地物和现象的影像特征。根据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综合影像的色调、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等解译

5、要素,结合地理区域和研究对象,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性;地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等进行判读。2、土地利用类型目视判读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判读耕地林地湖泊滩地沼泽地盐碱地沙地3、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用ARCVIEWGIS软件对目视判读结果进行数字化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图2TM影像中土地利用类型特征(1)建立面图层①打开地图File—Extensions—JPEG(JFIF)Imagesupport—OKArcViewGIS3.2—Cancel—New—AddTh

6、eme—路径—ImageDataSource—地图—Ok②建立图层View—NewTheme(Polygon)—路径—名称(2)数字化保存要素与属性值①数字化:用面数字画工具提取出面图层;②打开属性表OpenThemeTable,输入属性值;③保存数字化结果Saveedits—路径—名称。(3)图例设计对数字化的结果进行图例设计,并保存图例①在图层上双击,打开EditLegend对话框,设计图例;②EditLegend对话框,用Save保存图例文件。(4)制图输出JPEG格式图,要求有图例、指北针

7、、比例尺(单位为米)。设置单位ViewProperties—meters;view—Layout进入制图窗口,进行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编辑;File—Export—输出JPEG格式图。(5)撰写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原理与方法、实习仪器与数据、实习步骤。2)重点写实习步骤,并要求附上操作过程中主要步骤的图和结果图。3)叙述TM影像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并说明原因;4)实习结果分析,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实习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实习二航空像片的目视解译一、实习目的掌握黑白全色航空像片的

8、判读原理和方法,建立航空像片解译标志,从航空像片中目视解译出耕地、林地、水体、居民地等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二、原理与方法进行航空像片判读时,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进行。对每一种地物的判读,首先是观察和总结地物影像特征,然后将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综合分析研究,进而判明地物的性质和类型。根据判读对象的不同,判读时可采用以下方法:三、实习仪器与数据计算机、ENVI和ARCVIEWGIS软件,黑白全色航空像片。四、实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