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

——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

ID:5993916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_第1页
——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_第2页
——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_第3页
——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_第4页
——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观察,是习作的起步,《盆景观察与描写》习作教学反思。小学生常写的“状物”“写人”“记事”习作离不开观察,即使是“想象”类型的习作,也得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同样离不开观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习作阶段目标中就提出了相关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可见,观察在习作中确实具有重要意义。观察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未经系统训练难以有序提高。上学期,笔者曾组织三年级学生观察教室外的米兰,写一篇状物文章,学生习作中

2、最多提及米兰的花和叶的颜色,个别学生能写出“叶子是椭圆形的”,寥寥数语;又一回,写秋天,学生大多写“树叶落了,果子(或小麦)熟了,大雁往南飞”,估计学生没去观察或不知如何观察,于是参考作文书,以至于一片陈词滥调。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事实上,它还是个无法绕过的课题。学生若不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周边事物熟视无睹,或者每每只能做粗浅观察,那他的习作大多只能言之无物,或者照抄喻搬,把“陈词滥调”延用下去——这不正是目前小学生习作的通病吗?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课题还在进行中,笔者借英林镇小学“学科教学名师、

3、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人选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授一堂(习)作前指导课(四年级),题为《盆景观察与描写》(第一课时),现向同行汇报阶段研究心得。一得,循序渐进,将“观察”进行到底什么是观察?这个概念似乎你我都能说上两句,可仔细琢磨它并不简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给出的解释是: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百度百科”里与习作相关的解释有如下几条:(1)“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采访时‘观察’意思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查看体验活动,简单讲就是用眼睛采访。”(2)作为“科学研究名词”,“观察”这一基本概念意义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

4、知觉活动。”(这一解释和上下两个解释都有关,如“有目的、有计划”和“采访”有关,“知觉”和“通过感官”有关)(3)观察就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行的直接认识外界的活动。但是,哪些知识点该直接传授给学生,哪些又该在教学中渗透而不能直接抛出?笔者几乎把脑袋想破,得出以下结论:可以当堂传授的,按顺序罗列:1、用眼睛“采访”(准备问题)→2、按顺序仔细察看(解决问题)→3、动笔做记录(记录素材)。至于“观察就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行的直接认识外界的活动。”也可以当堂对学生作具体说明,如“观察,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应该在教学过程渗透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

5、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这个解释抛给小学生估计只能增加负担,笔者通过完成《仙人球盆景观察记录单》进行渗透,详见下文)笔者在《盆景观察与描写》作前指导课中是如何将“观察”进行到底的呢?第一步,课前谈话时,讲曹雪芹等三位名作家的观察趣事,让学生了解观察的作用。第二步,上课一开始,通过《青苹果》作文月刊和“老牛的博客”两种约稿,主题为“盆景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动机,第三步,学生观察教师现场表演,比较“观察”和“观看”、“欣赏”的不同,谈对“观察”的理解,教师板书“观察:1、用眼睛‘采访’→2、按顺序仔细察看→3、动笔做

6、记录。”学生抄写,初步了解“观察”的意思。第四步,学生对仙人球作“采访”,之后选择二至三种感兴趣的仙人球盆景作观察与记录(记录单如下),这项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观察”的理解,渗透了观察目的性、计划性,还有相对的持久性。(个人认为,一堂课内花12-15分钟做观察记录,相对持久。但如果在课外,包括分阶段的按时间观察,则所需时间会更长。)《仙人球盆景观察记录单》:名称颜色形状大小手感由此产生的联想仙人球绿色椭圆(或像葫芦)比乒乓球大一些有点扎人长得像刺猬(或:仙人玩的球?)第五步,引导学生习作之前先进入“加‘墨’站”(见附件),学习借鉴四年级第三、第四单元学

7、过的课文中描写植物的有关片段,将习作与阅读对接,意图有两个:一是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作“接枝”,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文章时应当学会借鉴他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好写法;二是避免学生直接按照《观察记录单》做记流水账似的铺叙,如“仙人球,绿色,椭圆,比乒乓球大一些,有点扎人……”,打通由观察记录走向习作的大门。第六步,课堂结束时,教师赠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既是对本节课的小结,也是对今后学生习作观察提出的“宣传口号”,这样的口号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对学生今后的观察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失:时间有限,“攥”部分学生过场。在观察仙人球盆景并完成《

8、记录单》一环节中,笔者经巡视发现:60名学生中约1/4的学生只记录了一种,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选择二至三种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