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13中考复习针对训练 30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浙教版)

冲刺2013中考复习针对训练 30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浙教版)

ID:5995162

大小:221.2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冲刺2013中考复习针对训练 30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浙教版)_第1页
冲刺2013中考复习针对训练 30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浙教版)_第2页
冲刺2013中考复习针对训练 30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浙教版)_第3页
冲刺2013中考复习针对训练 30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浙教版)_第4页
冲刺2013中考复习针对训练 30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浙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冲刺2013中考复习针对训练 30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考点跟踪训练30物质的变化与性质(A组)1.(2010娄底)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解析冰雪融化属物理变化,纸张燃烧、食物腐烂、铁钉生锈属化学变化。答案B2.(2010揭阳)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强度高B.能导电C.耐腐蚀D.抗震性好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

2、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耐腐蚀属化学性质,强度、导电性、抗震性属物理性质。答案C3.(2011泰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解析生铁制成铁锅,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金刚石作装饰品需要研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铜丝作导线,导电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氢气作高能燃料是通过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体现出来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D。答案D4.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

3、物质B.变化时发光发热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用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粉末状物质,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碳;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的现象,但是发光放热并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也发光放热,但是不属于化学变化;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新物质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故选B。答案B5.(2009台州)在鸡蛋清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滴

4、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由此可知,鸡蛋清的pH值在pH标准比色卡的区域可能是()解析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说明鸡蛋清显碱性。答案D6.(2010株洲)下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和判断正确的是()A.柠檬的酸性比橘子弱B.橘子汁显碱性C.草木灰水的碱性最强D.萝卜显中性解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升高碱性增强。答案C7.(2009温州

5、)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B.给蔗糖水加热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解析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意味着在等量溶液的条件下升高温度能溶解更多的蔗糖,故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未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也可以加入更多的溶剂来溶解未溶解的蔗糖。故选B。答案B8.(2010桂林)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

6、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解析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故A选项错误;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故B选项错误;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故C选项正确;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不能无限溶解,故D选项错误。答案C9.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7、.各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B.各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C.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解析各加入少量水振荡,没有现象;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晶体不溶解,故B项可区分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会有晶体析出,故C项可以区分开;恒温下,分别蒸发少量水,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故D项也能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答案选A。答案A10.如图为氯化钠、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纯碱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当温度为10℃时,纯碱的溶解度为________;

8、(2)当温度_________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纯碱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就是利用不同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科学原理。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_______(填“大”或“不大”,下同),由于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夏天晒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