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人教版.ppt

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人教版.ppt

ID:59954144

大小:4.48 MB

页数:201页

时间:2020-11-29

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人教版.ppt_第1页
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人教版.ppt_第3页
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人教版.ppt_第4页
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人教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人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人教版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课件编辑说明目 录第3讲物质的分类第4讲离子反应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专题二巧用电子守恒解答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问题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单元│知识系统总览知识系统总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单元│知识系统总览第

2、二单元│知识系统总览化学反应第二单元│知识系统总览第二单元│高考纵览高考纵览2009年2010年2011年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江苏5(选择)全国Ⅱ7(选择)重庆6(选择)山东13(选择)上海5(选择)福建24(解答)四川8(选择)北京6(选择)上海5(选择)离子共存问题全国Ⅰ6(选择)全国Ⅱ29(解答)江苏7(选择)安徽10(选择)四川8(选择)重庆8(选择)安徽9(选择)上海9(选择)江苏6(选择)全国11(选择)安徽8(选择)江苏4(选择)第二单元│高考纵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江苏11(选择)宁夏12(选择

3、)上海18(选择)天津5(选择)全国Ⅱ8(选择)上海19(选择)江苏3(选择)浙江12(选择)四川9(选择)海南10(选择)安徽27(解答)北京9(选择)江苏6(选择)天津5(选择)离子的检验与鉴别安徽27(解答)广东33(解答)浙江13(选择)四川10、11(选择)重庆11(选择)上海13(选择)第二单元│高考纵览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上海15(选择)山东13(选择)福建6(选择)安徽7(选择)安徽7(选择)福建9(选择)全国13(选择)江苏9(选择)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全国Ⅱ13(选择)海南7(选择)浙江26(解答)

4、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与实验上海24(解答)四川26(解答)安徽28(解答)上海24(解答)安徽27(解答)福建23(解答)第二单元│使用建议使用建议►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内容综合性强,难点和易混淆点较多,其中氧化还原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始终,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查面广,能出现较有深度的考题,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历年高考基本上年年都考,此外离子反应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1.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有不同的分类,高考中往往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溶液内容仍围绕S、w、c命题;胶体内容有考查

5、胶体的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第二单元│使用建议2.氧化还原知识的高考命题除了注重基本概念的考查外,还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或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比,通过计算后确定氧化产物或产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新题型。因此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一定要紧扣概念,理清关系,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能灵活驾驭和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3.离子反应也是历年高考的命题热点之一。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离子的检验、鉴别与推断,有关离

6、子反应的应用与计算等都是常考点。关于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存在以下三个特点:(1)所考查的离子反应大多是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基本反应,其错因主要是:化学式的拆分不当,电荷不守恒,产物不合理,漏掉部分反应;(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大多是复分解反应和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二单元│使用建议第二单元│使用建议(3)对于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在近几年的出现率较高。因此在复习离子反应时,除要注意物质的变化外,还要注意反应前后的实验现象,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等,同时要善于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的规律和方法,学会判断离子能否大量

7、共存。►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8课时完成,其中3课时用于在课堂上互动式完成第3~5讲,3课时用于处理各讲的习题讲评,2课时用于测试和讲评。第3讲│物质的分类第3讲 物质的分类课标考纲展示考纲要求考向追踪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和用途。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1.物质的分类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高考试题中注重考查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强化对这些基本

8、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难度较小。3.胶体和分散系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2.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相互转化关系多在无机框图题中出现,既考查对各类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第3讲│课标考纲展示第3讲│考向互动探究考向互动探究► 探究考向一物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