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

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

ID:5997065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_第1页
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_第2页
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_第3页
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_第4页
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林区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技术探析  【摘要】造林整地是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成败的关键环节。文章围绕造林整地的作用、季节、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科学合理的整地技术不仅提高了苗木成活率、改善了苗木生长状况,还能通过整地提高新造林地的质量,加快造林施工进度。【关健词】林区;生态林;造林整地技术;方法近年来,随着生态林建设日趋发展,造林技术的科学实施已被林业工作者广泛推广和应用。在造林程序中整地是造林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在林区,科学整地不仅能通过翻垦土壤改变地表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可以改善林地的环境

2、条件,提高苗木成活率、提高造林地的质量。1造林整地的作用造林地的整地就是在造林前通过人工措施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改造,以使其适合林木生长。在生态林建设中,造林整地具有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和便于造林施工的作用。它是通过清除植被、改变局部小地形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实现的。1.1整地能改善立地条件7林区造林地上一般都长着灌木杂草等自然植被。整地后,由于植被清除,光线可直达地面,近地表层气温和地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因此通过不同程度的清除植被,可以创造出不同光造和温度条件,满足不同树种的需要。1.2便于造林施工整

3、地是造林前的一个工序,主要是为造林抚育创造条件。经过认真和细致的整地,可以排除造林施工的障碍,便于进行播种栽植,提高作业速度和质量。如目前造林中存在的植苗窝根问题,主要是因为栽植穴没能达到规定的深度,所以要提高造林质量,就应抓好整地质量。1.3保持水土在“生态优先”的经营理念中,保持水土是林区生态林建设重要指标。通过科学整地切断了径流线,改变了坡面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和土壤持水能力,径流得到了就地拦蓄。1.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整地可使植物的物候期改变,种子发芽、苗木根系愈合生长的环境条件得

4、到改善,整地后苗木的根系发达,吸收根增加,立地条件越差的地块,整地的效果越明显。2整地季节7整地时间是保证整地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整地的的作用,错开造林季节集中使用劳力的状况,要选择适宜的整地季节。特别是林区,由于气候和立地条件和限制,更应该选择合适的整地季节。整地季节一般有提前整地和随整随选两种2.1提前整地在干旱、半干旱荒山地区一般采取提前整地的方式,因为提前整地,可以改良土壤,充分发挥整地的蓄水保墒作用。据调查,在早春造林经过提前整地的土壤含水量达13%~15%,未提前整地的土壤含水量只有7%

5、~8%。提前整地,最好能使整地和造林之间有一个降雨较多的季节,如秋季造林可选择在6月~7月或者前一年的秋季。总体说来,提前整地以伏天最好,因为伏天整地不仅能使整地翻出的生土熟化,使土壤疏松多孔,透气性增强,还可以消灭杂草,较多地贮蓄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利用蓄水保墒。2.2随整随造随整随造适用于造林后有浇水条件的造林地和杂草少土壤比较肥沃熟耕地。一般在丘陵区和平川地区采用的较多3整地深度整地深度也是整地的重要环节之一,整地深度下限为20厘米~25厘米,因苗根长度一般为20厘米~25厘米,所以整地深度不能低于2

6、0厘米~25厘米。整地深度上限为40厘米,因树木吸收根系多集中在40厘米以上的土层内,故其上限为40厘米。另外干旱地区整地深度应比湿润地区大;低海拔地区的阳坡整地深度应比高海拔地区阴坡稍大;土层薄或岩石风化差的地方,深度浅,反之应当适当加深。74林区整地类型与方法整地类型根据造林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通常采用全面整地与局部整地两种。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4.1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薄或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施工时,自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一阶,然后第二阶土,

7、以此类推,最后一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外缓培修土埂或不修土埂。一般适应25度以下的宜林荒山。4.2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是林区通常采用的整地方式之一,是沿等高线挖沟的一种整地方法。水平沟的断面以挖成梯形为好,水平沟按品字形排列。为了增强保持水土效果,当水平沟过长时,沟内可留几道横埂,但要求在同一水平沟内达到基本水平。一般用在坡度为25度以上的退耕或荒山整地造林。4.3鱼鳞坑整地7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山高坡陡处,有利于保持水土,植被破坏量少,特别是在山高坡陡的深山区,效果最佳。具体方法是:在山坡上按造林设计,

8、沿等高线随自然坡形,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穴间呈品字形排列,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把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按要求规格挖好后,再把熟土回垫入坑内,在坑下沿用生土围成高20厘米~25厘米的半环状土埂,外沿要踩实拍光,在坑的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4.4大坑整地法此法适应两种条件下采用:第一,坡度在30度以下的阳坡或阳坡植被块状分布时,选此处的空闲荒坡进行大坑整地,一定要保护好原有的植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