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

ID:6002334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_第1页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_第2页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_第3页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_第4页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表现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彩超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研究112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阴道彩超的声像图,观察宫腔内膜厚度及轮廓,病变的位置、大小、数量、形态、回声性质及其与宫壁的关系,病变及周边的彩色血流显像及频谱。结果本组病例中表现为宫腔内稍高回声团63例,中、低回声团4例,内膜呈蜂窝状回声改变6例,表现为内膜增厚9例,内膜回声不均匀5例,前后壁内膜厚度不对称或宫腔线弯曲的16例。本组病例病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72例(64.3%)。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0%,误诊11例(9.8%)漏诊8例(7.1%)。结论经阴道彩超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

2、为子宫内膜息肉首选的初筛检查方法。诊断时需与子宫内膜癌、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等疾病鉴别,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超声表现,注意观察病变形态和基底层的变化、病灶彩色血流分布以及血流参数等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质局限性增生隆起而形成的一种带蒂的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1]但因其存在恶变的可能性,7故提高诊断水平并对其积极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2]。本文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阴道超声图像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1

3、2例,全部病例在活检前2周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年龄21~58岁,平均3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月经量增多,月经过多、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白带增多,不孕,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子宫出血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1.2仪器与方法采用NUESOFT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8-4V经阴道超声腔内探头,频率为5~7.5MHz。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避开月经期及异常流血时间。嘱受检者排空尿液后,取膀胱截石位,探头套上顶端内涂有耦合剂的避孕套,缓慢置入阴道达后穹窿。行多方位及多角度探查子宫及双侧附件,仔细观察子宫内膜,于标准纵切面子宫内膜最厚处测量内膜厚度。观察并记录病灶发

4、生部位、大小、数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基底情况及对宫腔线的影响,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记录动脉多普勒频谱及阻力指数。所有病例均在两周内行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或子宫全切术,组织送病理学检查。2结果7112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中:单发90例(80.4%),多发22例(19.6%)。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0%。声像图表现如下。1.表现为宫腔内稍高回声团63例(56.3%),其中43例团块呈椭圆形或扁椭圆形居多,少数形态不规则,病变边界较清晰,其中内部回声均匀。18例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小的低回声区。2.边界清楚,回声均匀的中、低回声团4例(3.6%)。3.内膜增厚,出现

5、多个细小暗区,呈蜂窝状回声改变6例(5.4%)。4.表现为内膜增厚,内膜回声均匀9例(8.0%)。5.内膜回声不均匀,但内膜无增厚,也无明显团块回声5例(4.5%)。6.表现为前后壁内膜厚度不对称或宫腔线弯曲16例(14.3%)。本组病例病灶周边均未检出明显血流信号。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8例(7.1%),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32例(28.5%),无明显血流信号72例(64.3%)。血流参数:为动脉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为(10.8±3.8)cm/s,阻力指数为(0.58±0.09)。误诊11例(9.8%):其中误诊为内膜癌2例,内膜增生7例,带蒂黏膜下肌瘤2例。超声阴性8例(7.1%)

6、,其中有6例息肉位于宫颈。73讨论子宫内膜息肉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方法很多,如CT、MRI、宫腔造影、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但存在着有创操作,检查费用高等不足。子宫内膜息肉体积小,经腹部超声检查不易清晰显示,而经阴道超声检查因其探头频率高,图像分辨力佳,且最为贴近子宫,能清晰显示内膜声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信息而被广泛应用。本组病例中表现为宫腔内稍高回声团占大多数,中、低回声团的较少见,形态大多较规整,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较大的息肉可致内膜形态不对称,宫腔线呈弧形偏移,有的表现为宫腔线分离。若合并宫腔积液时,液性暗

7、区衬托出病变的轮廓,使之更易被检出。部分较小的息肉被增厚的内膜包裹遮盖而不易显示,宫腔线也不偏移,较易漏诊。少数病例内膜出现多个细小暗区,其病理基础是增生成分中以腺体弥漫性增生为主,分泌腺液较多,故声像图呈现蜂窝状回声改变[3]。本组病例病灶周边均无明显血流信号。病灶内部多数无明显血流信号,部份有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也有少数病例血流信号丰富,血流阻力指数为(0.58±0.09)。由于子宫内膜存在特殊的生理周期变化,7增生晚期及分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