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

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

ID:6007797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_第1页
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_第2页
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_第3页
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_第4页
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滨海白首乌基地建设情况调查一、基地基本情况:白首乌原为萝摩科植物耳叶牛皮消(CynanchumauriculatumRoyleexwight)及同属其它植物戟叶牛皮消(Cynanchumbungei)和隔山消(Cynanchumwilfordii)的块根。其中耳叶牛皮消遍布我国江苏、四川等18个省区,是主要的栽培品种。本种及同属数种植物在江苏、山东和吉林等地民间作何首乌应用已有很长历史,习称白首乌。白首乌始用于晚唐,盛行于宋、明,沿用至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历代医家视为摄生防老珍品。唐元和七年(公

2、元81年),李翱作《何首乌录》,宋《开宝本草》首乌项下载“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又说:“春夏采其根,雌雄并用”。李时珍在临床实践中也重视赤白合用的传统经验,提出了:“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的理论,并在以何首乌为主药的补益方中,均按赤白各半配伍。明代李中梓也支出:“白者入气,赤者入血,赤白合用,气血交培”。据《中华本草》载,白首乌的功能主治为“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等。”可见,自古以来何首乌就有赤白之分,均从唐代已开始在临床应用。77年版《中国药典》、82年版《中药志》

3、及89年出版的《江苏省中药材标准》中对白首乌均作了专门记载。滨海县地处苏北平原,濒临黄海,是白首乌的主产地,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是我国著名的“首乌之乡”。据县志记载,早在18世纪末,当地人就把白首乌制成粉进贡朝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十五”以来,我县白首乌规范化基地建设,在省科技厅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益运行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930多万元,对基地内的沟、渠、路、涵等农田基本设施进行了配套,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

4、增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先后组织实施各类计划项目11个,通过强化技术、资金集成,白首乌特色产业发展在种植规模、产量、效益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被省科技厅确认为地产地道中药材示范基地。2008年全县白首乌栽培面积达3.1万亩,总产达2.5万吨,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龙头加工企业增至17家,开发出速溶首乌粉、首乌酒、首乌保健胶囊等系列产品10多个,年实现产值4.97亿元,利税1.02亿元。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5二、白首

5、乌基地种植情况:“十五”以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白首乌规范化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基地内的土壤、水体、大气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了符合白首乌规范化种植的生产基地,并对农田基本建设进行配套,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0亩左右,其中标准化栽培面积10000亩,平均亩产在900公斤左右,亩产值在3600元左右。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了白首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建立了白首乌种质资源圃、组培中心和2000亩规范化基地,制订了白首乌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

6、标准),已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参与中央电视台摄制《滨海特产白首乌》、《探秘何首乌》和江苏魅力之农产品《神秘的何首乌》,已于2006-2008年分别在央视播出。“滨海白首乌”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全国首乌行业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证明商标。同时还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优良种质选育、种植生态模式、有效化学成分动态分析以及科学采收加工等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通过示范辐射,基地内种植户年人均增收在450元以上,为今后白首乌生产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基地科研投入及产出情

7、况:“十五”以来,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累计投入科研经费530万元,加强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攻关,先后与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南大学及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对制约我县白首乌支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进行攻关,共同完成了《白首乌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品质评价研究》、《200亩白首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白首乌种苗脱毒技术研究》、《白首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白首乌甾体酯甙标准提取物产品开发研究》以及白首乌浸膏、白首乌酒、速溶首乌粉和首乌保健胶囊等产品开发等课题,2006年,又与

8、中国药科大学合作,承担了《白首乌优质种苗的选育研究》高技术研究课题,目前正在实施之中。白首乌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号为DB32/T770--2005)已于2005年经省技术监督局发布,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在提取和分离白首乌中部分功能性成分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利用微波辐射、膜分离、纤维素酶解和大孔树脂吸附等先进技术。5与江南大学合作进行新产品开发研究,先后开发出速溶首乌粉、首乌藕粉、首乌山药粉、首乌马蹄粉、首乌百合粉、新一代首乌粉等功能食品以及奶香型饮料、原浆型饮料、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