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联考行测备考:言语毋庸置疑问号的地位

2014年联考行测备考:言语毋庸置疑问号的地位

ID:6011683

大小:5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30

2014年联考行测备考:言语毋庸置疑问号的地位_第1页
2014年联考行测备考:言语毋庸置疑问号的地位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4年联考行测备考:言语毋庸置疑问号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2014年联考行测备考:言语毋庸置疑问号的地位省考开考在即,省考的言语题量从2007年开始一直保持着40道题,在整个试卷当中占据的题量和分值都较高,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很多同学认为言语都靠的是语感,在言语这一行测模块上几乎不花什么时间准备,殊不知言语有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言语也一直成为很多同学的软肋,其实言语的方法和技巧还是有不少的,除了最常见的关联词法和行文脉络法,标点符号在解题中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提示我们答案的方向。在此华图资深名师提醒考生特别要注意的就是问号,问

2、号有三类,反问、疑问、设问。反问句是提出问题,答案隐含在句子里的,疑问句提出问题没有答案,设问句有提问有答案,自问自答,所以问号当中的设问务必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往往有问号的地方就是我们正确答案所在之处,接下来我们通过下面几道例题来详细介绍下问号在题目中的用法。例1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后亚、非、拉美作家占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

3、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这道题很多同学会容易误选D,正确答案是A。我们来看看这题怎么速答。我们发现文段前面是以分号联结的并列结构,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文段的最后一句话,而这句话是一个问句,有的同学没有理解好,认为这句话是想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误选D。而这句话是说“是否意味着•••••••?”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的语气,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疑问句,而不是反问句。而只有A选项是不确定的语气,

4、提到“可能使”,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和句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A。如果这句话表达成“难道这不正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吗?”那么就变成一个反问句,意思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那么D才可能是答案,所以学习过程当中要学会多思考,举一反三。例2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9个月,即354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天,比阳历年少了8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

5、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这道题很多同学误选B。虽然文段最后一句话提到了“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但只是顺带提了一下。文段中醒目的问号,提示了我们是有问有答的设问句。中国阴阳历有差距,“怎么办呢?”之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具体的对策,对策句通常就是文段的重点所在,整个文段是围绕中国古代如何解决中国自己的阴阳历差异问题的。并没有把中国古代与古代希腊进行比较,所以答案应

6、该是选D。例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C.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D.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这道题只要抓住最后一句话中的问句,就会发现是一个有问有答的设问句,解决问题的答

7、案很重要,“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因此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说明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综上所述,通过巧抓问号的方法很多言语题目能够迎刃而解。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希望考生们在最后几天备考中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解题技巧,熟练掌握,才能在考试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2014年省考笔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