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答辩题库-卫生-儿科(基础部分)

高职答辩题库-卫生-儿科(基础部分)

ID:6012947

大小:117.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7-12-30

高职答辩题库-卫生-儿科(基础部分)_第1页
高职答辩题库-卫生-儿科(基础部分)_第2页
高职答辩题库-卫生-儿科(基础部分)_第3页
高职答辩题库-卫生-儿科(基础部分)_第4页
高职答辩题库-卫生-儿科(基础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答辩题库-卫生-儿科(基础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职答辩题库-儿科专业基础部分1、急性缺氧和慢性缺氧代偿反应有何区别?答:急性缺氧以呼吸、循环代偿反应为主;慢性缺氧主要增加组织利用氧能力、血液运送氧能力及增强无氧酵解过程,以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特点是什么?答: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强,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主要有:外毒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素、血浆凝固酶和透明质酸酶等。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主要病变特点、合并症是什么?答:主要病变特点是化脓性渗出或脓肿形成,病变进展迅速,很快出现多发性脓肿。合并症多:胸腔积液、肺大泡、脓气胸、支气管胸膜瘘等。炎症容易扩散到其他部位,如心包

2、、脑、肝、皮下组织等处,引起迁徙性病变。4、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特点是什么?答:主要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变部位主要在毛细支气管:纤毛上皮坏死,粘膜下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平滑肌痉挛,细胞碎片阻塞毛细支气管,出现广泛肺气肿及斑点状肺不张。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5、支原体肺炎的致病特点与临床有何相关性?答:(1)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杀菌药疗效欠佳;(2)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损害纤毛上皮细胞,持续时间长,导致慢性咳嗽;(3)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害。6、导

3、致支气管哮喘加重的诱因有几种?举例说明。答:诱因有7种:(1)过敏原:尘螨、动物毛、真菌、花粉;(2)呼吸道感染:病毒、支原体;(3)强烈的情绪变化;(4)运动和过度通气;(5)冷空气;(6)药物:阿司匹林;(7)职业粉尘及气体。7、简述急性呼吸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病机理。答: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发病机理为:(1)通气功能障碍: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障碍。呼吸中枢至呼吸效应器官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即可造成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2)换气功能障碍:肺泡与血液内气体交换发生障碍,主要导致血氧分压降低。8、Ⅰ型呼吸衰竭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低氧血

4、症型呼吸衰竭;(2)主要血气改变为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略下降;(3)主要病因为各种肺部疾病;(4)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血氧下降。9、Ⅱ型呼吸衰竭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2)血气改变为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3)病因为各种肺部疾病、呼吸中枢病变、呼吸肌疲劳或麻痹、胸廓异常等;(4)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常与换气障碍并存,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等。10、简述肺性脑病。答:肺性脑病是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因缺氧、高碳酸血症导致酸中毒,使脑血管扩张,

5、脑血流增多,脑血管通透性升高,脑细胞水肿,脑细胞电活动障碍和溶酶体酶释放而引起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损伤。11、引起儿童过敏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答:(1)食物:海产品、牛奶、蛋清等。(2)与禽类有关的疫苗:麻疹、腮腺炎、流感疫苗等。(3)蜂类叮蜇。(4)药物:B-内酰胺抗生素、非类固醇类抗炎剂等。(5)皮肤试验过敏原。(6)运动诱发过敏症。(7)寒冷:出现风团。(8)天然橡胶制品。12、简述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色沉着症的三期病理变化。答:(1)急性期:肺组织呈棕黄色实变,肺泡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48小时后可见巨噬细胞内含有含铁血黄素。(2)慢性期:肺泡间质大量

6、含铁血黄素沉着;巨噬细胞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可形成异物肉芽肿。(3)后遗症期:肺内形成广泛的间质纤维化。13、呼吸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有什么改变?为什么?答:呼吸性酸中毒严重时可出现肺性脑病,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发生机制:(1)PaCO2增高使脑脊液pH降低,发生脑细胞酸中毒;(2)PaCO2增高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14、简述氧中毒。答:氧气为生命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人吸入氧分压过高,肺泡气和动脉血的氧分压也高,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分压增大,氧的弥散加速,组织细胞获得过多的氧,产生活性氧的毒性作用,可产生

7、肺型氧中毒或脑型氧中毒。15、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典型的病理学特征有哪些?答:(1)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非干酪性肉芽肿,主要累及支气管和细支气管;(2)支气管腔内黏液及纤维蛋白分泌增多,黏液栓形成,可见到库施曼螺旋体和夏科-雷登晶体,并导致中心性支气管扩张;(3)支气管及肺组织中可有嗜酸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而周围血管炎较轻。16、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为哪几期?答:分四期:(1)充血水肿期(1-2日);(2)红色肝样变期(实变早期:2~4日);(3)灰色肝样变期(实变晚期,4~6日);(4)溶解消散期(7日后)。17、简述胸腔积液产生的机制。答:(1)胸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