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ID:6021088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1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_第1页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_第2页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_第3页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_第4页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美术教科书(全一册)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绘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教材中,本节课排在法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画之后,现代主义绘画之前,符合西方近现代绘画发展的脉络,便于理解各个艺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和进行下节课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

2、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许多作品,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由于版面限制,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有限,需要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手段搜集扩充相关资料。2、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①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

3、艺术风格。 ②了解后印象主义绘画表达主观情感和内心感受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二)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和联系文化情景法发现美术作品的特征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用文字描述表达对美术作品认识与理解的能力。(三)情感目标:①感受大自然和绘画作品中光线和色彩之美。②通过比较法和联系文化情景法发现美术作品的特征,对学生进行事物存在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3、教学重点: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4、教学难点: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依据: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绘画再现自然中光色的微妙变化的艺

4、术原则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而后印象主义表现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美术鉴赏模块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知识体系和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既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法,也采用实验法、比较分析法等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关键的概念、原理、知识点的表述上,需要教师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单纯的讲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所以,在教师讲述的同时,在大屏幕

5、上投放图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讨论法:讨论法可以让学生在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进行平行的、横向的交流,在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要有明确的讨论内容,要引导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见解,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3)实验法: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的表现形式均有其科学依据,通过简单直观的实验演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印象主义对于光线、色彩的表现和新印象主义“点彩技法”的理论来源。(4)比较分析法:将后印象派凡高的作品与古典主义安格尔的作品进行比较,将莫奈多幅表现干草堆的绘画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对作品进行分析

6、、解释、判断、评价,以达到深入了解作品的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鉴别能力。2、学法:(1)学生分析: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把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加工,善于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出事物的规律;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想象力丰富,并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运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但他们功利性很强,对于不参加高考的美术课不很重视,对于枯燥的内容也缺乏兴趣,课堂回答问题也不象初中生那样积极主动,基于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尽量

7、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切入口,提高学习效率。(2)“教为不教,学为会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教学生学法。本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对比、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作品、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操作中发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锻炼学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三、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出示古典主义画派安格尔的《贝尔坦肖像》、

8、后印象主义画派凡高的《汤基老爹的肖像》启发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这两幅肖像画分别是谁的作品,他们的表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那一幅?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通过与前面学过的古典主义绘画作品进行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印象主义绘画,并引入新课。概念请预习过的学生回答: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