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

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

ID:602348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_第1页
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_第2页
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_第3页
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_第4页
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隐性辍学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中存在大量的隐性辍学现象。隐性辍学群体虽然保留学籍,但处于静待毕业的状态,其形成原因有来自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自我心理环境等因素。本文将结合农村隐性辍学生群体的成因、现状及危害进行分析,对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模式的介入农村隐性辍学生群体教育问题提出了基本的看法和设想。关键词:农村隐性辍学生;社会工作介入;教育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各省普九工作的完成及西部义务教育新机制的实施,辍学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2012年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

2、度回升,2011年辍学率是8.8%,这与1999年的辍学率大体相当[1]。庞大的辍学生群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6目前学术界对农村辍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辍学状态的群体,即那部分已经辍学的学生,并且主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问题。却对大量处于显性辍学状态中的学生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云南师范大学老师兰靖、张念蒙就农村隐性辍学问题撰写了题为《隐性辍学论》的系列文章,系统的分析了农村隐性辍学的成因、危害等。与兰靖老师不同的是,本文将在分析农村隐性辍学的成因、危害等的基础上,对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模式的介入农村隐性辍学生群体教育问题

3、提出了基本的看法和设想。一、何谓隐性辍学隐性辍学这一概念首先由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董事长兰靖提出。隐性辍学的概念提出是相对于显性辍学而言,显性辍学最基本的特征为学籍辍学,而隐性辍学很明显的是指学生保留学籍的教育状况[2]。具体而言指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存在的,学生虽然保留学籍,正常参加考试、参与学校活动,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兴趣和对学校生活缺乏热情,静待毕业的一种“另类”教育现象,换句话来说:即“学生在选择前的自我淘汰”[3],这是一种教育的不平等。隐性辍学的内部张力有内部张力,也有外部张力,内部张力主要指自身对学习失

4、去信心,外部张力指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这类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被分流于差生的行列中,不受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二、农村隐性辍学成因近10年来,隐性辍学成因,已不只是贫困,很多因素悄然起了变化,成因主要如下:1.6功利性隐性辍学:自1995年始,大学生自主就业,以及2002年左右大学扩招,使得大学生的“铁饭碗”日益不保,对于很多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的家长而言,这是巨大的打击。但是,即使是外出打工,最低学历初中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很多学生不得不留在学校。2.文化性隐性辍学:指的是打工文化,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打工潮席卷

5、中国广大农村地区。3.家庭性隐性辍学: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4]。教育功能是家庭的基本功能,父母外出务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缺少,家庭教育功能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为隐性辍学留下了诸多隐患,。4.教育性的隐性辍学:“农村学生更厌学”的背后,其实是教育制度的缺陷,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仍然是建立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在中考高考及老师绩效考核的压力下,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5.青少年心理发展性隐性辍学:青少年期(12-18岁)又称为青春期。是个体身心

6、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可塑性很强,但他们的行为发展很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反抗性,这一时期常称为“混沌期”、“危险期”和“反抗期等”[5]。隐性辍学初中生在生理心理上正处于这一时期。三、隐性辍学的危害6隐性辍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显性辍学率大幅上升;二是对隐性辍学生心理的危害。三是对隐性辍学生家庭而言,隐性辍学生家庭对其安全、心理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忧虑。辍学是是一个从最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隐性转变为显性的过程。如果隐性辍学生的学业困境得不到解决,厌学情绪得不到纾解。这种隐性辍学最终会导致显性辍

7、学即“学籍辍学”。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隐性辍学青少年教育问题1、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隐性辍学教育的必要性农村青少年教育是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领域。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6]。农村隐性辍学青少年已经成为急需社会干预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应当介入。2.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隐性辍学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模式对于农村隐性辍学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社会工作者进行干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直接针对农村隐性辍学青少年自身教育问题采用直接的社会工作介入;另一方面是对隐性辍学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体系的间

8、接介入。(1)对隐性辍学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的社工直接介入6社会工作对农村隐性辍学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直接介入可以采用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多种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扮演多种角色,采用多种社会工作干预模式进行介入。如,针对农村隐性辍学青少年学习动力不足、厌学、逃学等学习方面的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