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

ID:6027732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1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_第1页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_第2页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_第3页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_第4页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  摘要: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龙川坪岭头遗址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龙川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及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与籼稻有较近特征,与粳稻更相似,显示出龙川古稻的栽培稻性质;龙川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关键词: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古栽培稻;考古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8.0218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史前遗址中的古稻极难保存,古稻作遗存发现很少,粤东地区更是未见发现史前古稻的报导。由于资料

2、贫乏,对岭南古稻研究甚少,粤东古稻研究更是缺乏。2006年,我们在查阅《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分册》[1]和《龙川县文物志》[2]时偶然发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坪岭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一批古稻米。这引起了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分化研究课题组的高度关注,随后查阅相关考古报告和研究文献,均不见提及龙川古稻材料,可见这批珍贵材料至今没有公开报导,更没有进行科学研究。2006年12月,我们专程前往龙川县进行稻作考古,并在龙川县博物馆的陈列柜中见到了坪岭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米标本。在地处粤东的龙川县所发现的史前古稻材料,弥足珍贵。龙川坪岭头古稻的研究十分重要,对分析岭南地区栽培稻的演化与

3、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学术界重视。1材料和方法1.1遗址概况与材料坪岭头遗址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紫市镇仁里村,面积约2450m2,20世纪70—80年代曾试掘30m2,文化层厚1.5m,出土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等50余件石器和泥质方格纹陶罐、陶访轮等,还发现有部分炭化稻米粒。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遗存属于石峡文化,年代距今约4000—3000年[1-2]。本研究对出土稻米进行了观察。龙川古稻破碎严重(图1),可供观察分析的只有5粒,全为炭化米。其中4粒形态完整,由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博物馆提供。参照系为普通野稻、粳稻、籼稻和八十垱古稻[3-6],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1

4、.2方法笔者只对其中5粒形态完整的炭化米(图2)进行研究,每粒古稻米顺序编号,在体视镜下用测微尺逐粒测量长、宽、厚。量纲单位mm,精度取小数点后1位,计算精度为小数后2位。炭化米粒长乘以1.5225,粒宽乘以1.30084,粒厚乘以1.1858系数,将其转化为新鲜稻谷[7];炭化稻则仅将粒长加7.67%收缩系数,转化为新鲜稻谷,以便在相同条件下与参照系进行比较研究。经过鲜谷指标复原后,用普野,籼稻和粳稻粒型判别函数对4粒古稻进行判别。稻种间形质的距离测定,先将数据总体标准化,然后按欧氏距离公式进行测定。ED=■ED为欧氏距离;i为性状;j,k为种群。粒型的属性判别[8],依以

5、下函数公式计算:f1=-175.3+48.8362X1-3.9591X2f2=-131.086+39.816X1-2.4795X2f3=-96.5161+32.2803X1-1.5615X2f1,f2,f3分别为野、籼、粳的判别函数,粒型属性属于三者中的数值最大者。X1为谷长,X2为谷质量。谷质量=3.6238×■2结果与分析2.1龙川遗址古稻特征龙川古稻特征如表1和图3所示,其特点如下。龙川古稻特征,与4个参照系比较,可从表1看出。古稻的谷长7.63mm,比参照系中最长的普通野稻的8.56mm还短0.93mm,可认为二者基本相同。谷宽3.068mm,则比参照系中最宽的粳稻3

6、.34mm还窄0.28mm,谷厚为2.30mm,也比最厚的粳稻2.28mm厚0.02mm。谷质量24.47mg。其长宽比为2.50,处于籼、粳之间,显出一种籼粳中间类型状态。2.2龙川古稻的粒型分析经过鲜谷指标复原后,用普野、籼稻和粳稻粒型判别函数对4粒古稻进行判别,结果显示其中1粒类似普野,1粒类似籼稻,2粒类似粳稻,4粒群体平均值判别形似籼稻。谷长7.63mm,处在八十垱古稻和粳稻之间,比普野和八十垱古稻短;谷宽3.06mm,处在籼、粳之间,大于普野和八十垱古稻;谷厚2.30mm,与参照系中最厚的粳稻2.28mm相近;谷质量24.27mg,也接近于粳稻的24.75mg;长

7、宽比为2.50,处在籼稻、粳稻之间。结果表明,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和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2.3龙川古稻与参照系的形质欧氏距离分析通过距离测定,龙川古稻与4个参照系稻种的形质距离测定,与普通野稻的距离为2.87,与八十垱古稻的距离为3.66,与籼稻的距离为2.04,与粳稻的距离为0.66。从距离测定结果看出,龙川古稻与粳稻最相似,其次是与籼稻有较近特征,显示出该古稻的栽培水稻性质。3讨论3.1古稻研究的方法问题8出土古稻多已炭化、失活,除形态尚存外,多不完整,许多生命状态的特征特性无法揭示,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