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十一册参考教案

人教版美术十一册参考教案

ID:6028792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人教版美术十一册参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美术十一册参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美术十一册参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美术十一册参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美术十一册参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美术十一册参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远近的奥秘教学目标: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中难点: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具准备: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生: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

2、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生:近大远小。2、讲授新课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⑵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

3、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⑸师示范①先找到消失点。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5、作业展示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过程设计:1、讲评上节课作业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4、

4、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2、风景写生教学目标:(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flash教育课件资源网hTtp://WWw.FlaShkJ.neT/lw/sywd/)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5、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6、。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28—30分钟)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作业点评。第3课心中的风景教学目标:1、激发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教学过

7、程:第一课时一、引导。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二、指导学生作画。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2、作画形式、要求:(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带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教学过程:1、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

8、,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2、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