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

ID:6030274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1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_第1页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_第2页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_第3页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_第4页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策略  【摘要】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后,贫困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当代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39-02贫困大学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贫困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多方面原因,贫困大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

2、上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心理压力,更易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一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自卑、悲观、抑郁的消极心理7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大学时期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是渐趋成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会面临着即将步入社会、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贫困大学生大多数由于长期经受磨炼,意志比较坚强,能够吃苦耐劳,绝大多数都愿参加勤工俭学,想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贫困的现实。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相对欠缺,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感觉举步维艰,导致他们认为

3、自己处处不如他人,从而自惭形秽,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一些大学贫困生背负着改变家庭以及个人命运的“家族使命”,然而,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他们更容易对未来迷茫,看不到方向,从而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的消极心理。2.敏感、多疑、嫉妒心理某些贫困大学生由于长期的自卑和抑郁导致内心非常脆弱、敏感、多疑。他们不愿被同学发现自己经济上的困难,害怕被同学当着“另类”看待,个别同学由于害怕同学嘲笑甚至放弃贫困生的认定。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感到不被人接纳,总觉得有人跟自己过不去,觉得有同学在背后嘲笑他们,嫉妒其他同学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苦苦期盼的奢侈物品,甚至怨恨社会的不公平。这些想法使贫困大

4、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煎熬和痛苦,加剧心理问题的产生。3.交往障碍心理7大学贫困生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逃避和自我封闭。(1)由于经济压力,他们课余时间往往忙于打工、做兼职,没有时间参加一些集体活动;(2)由于人际交往和集体活动需要一定的花费,囊中羞涩的他们没有体面的衣服,没有别的同学的宽裕或阔绰,没有能力参加各种集体性活动;(3)一些贫困生因为经济上的严重自卑,把自己当做“另类”看待,觉得矮人半截,不愿过多与人交往,久而久之,致使与同学间的关系比较冷淡和疏远。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5、家境环境的影响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自贫困山区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家境贫寒。一方面,他们为学费和生活费感到焦虑;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后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个人生活习惯仍然带有其家庭身份的特征和属性,与其他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距,如个性的缺失和综合素质相对欠缺,这些差距常使他们感到自卑和抑郁。2.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在传统教育中,学校、老师、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往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人格的完善、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抗压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做得不够,这也造成学生内心不够强大、意志不够坚定,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困境和挫折,容易迷茫和困惑,容易被外界影响。3.资助体系尚不完善7针对

6、贫困大学生的现状,政府、社会、学校等都有很多的资助模式,如生源地贷款、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等,虽然贫困大学生助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的资助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由于资助是有限的,往往仅限于特困生,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贫困大学生;另一方面,有些善意的资助却因为实施方法不当,虽然让贫困学生在经济压力方面得到一定缓解,但却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感到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其自尊心,更加的自卑。4.社会大环境的刺激现代社会下,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很多,心理上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压力,如社会责任的压力、生活本身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而在经济高度市场化的今天,人们的物质

7、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社会上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不良现象,如拜金、攀比以及社会和就业市场各种“潜规则”。这些现象使贫困大学生感觉金钱具有重要作用,决定了人的地位,与身边同学相比较,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和抑郁心理。面对就业市场的不公平,贫困大学生没钱又没权,加之自身形象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他们的就业压力更大,心理上易产生焦虑、紧张、悲观等情绪。三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对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71.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