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docx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docx

ID:60328291

大小:80.8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0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docx_第1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docx_第2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docx_第3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docx_第4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个。(BA、25,3B、20,3C、25,2D、20,211.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不大于(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个。(BA、30,2B、50,2C、50,1D、30,112.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mm/m,分辨率不宜低于(mm/500mm。(DA、0.25,0.01B、0.5,0.02C、0.5,0.01D、0.25,0.0213.专用测力计、钢筋

2、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对应设计值的(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F·S。(CA、2、0.1%B、1.5、0.5%C、2、0.5%D、1.5、0.1%14.基坑支护顶部的水平位移观测一般使用(仪器进行观测。(AA、全站仪B、水准仪C、测斜仪D、应变计15.根据规范要求,竖向管线位移监测的精度不宜低于(mm。(CA、0.1B、0.5C、1.0D、2.016.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CA、1B、2C、3D、417.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

3、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CA、1B、2C、3D、418.从基坑边缘以外(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测范围。(DA、1B、2C、3D、1~3(CA、位移B、沉降C、支撑D、水位26.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mm。(CA、1B、5C、10D、以上都不对27.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封口材料宜采用(。(AA、膨润土球B、砂、碎石C、混凝土D、粘土28.基坑监测中一般有3个指标,分别是报警值、预警值、控制值,他们的关系如下,哪个是正

4、确的。(BA、报警值<预警值<控制值B、预警值<报警值<控制值C、预警值<控制值<报警值D、控制值<报警值<预警值29.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以及有代表性的部位。(CA、中部、阴角B、阳角、阴角C、中部、阳角D、以上都不对30.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宜为(,数量不少于(个(DA、3~5m,4B、2~5m,4C、2~5m,3D、3~5m,331.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时,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m处。(BA

5、、0.5B、2C、1.5D、132.管线监测点的平面间距宜为(处,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CA、15~20m、1~3B、15~20m、1~2C、15~25m、1~3D、15~25m、1~233.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DA、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B、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C、固定观测人员;D、以上都正确。34.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少于立柱总根数的(。(BA、1%B、5%C、10%D、20%

6、35.每层锚杆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并不少于(根。(DA、1,3B、5,3C、5,5D、1-3,336.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m。(CA、1-3B、1-2C、3-5D、2-437.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者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m。(DA、15B、20C、30D、5038.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基坑边垂直,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个。(DA、1B、2C、3

7、D、539.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两支点间(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AA、1/3B、1/2C、1/4D、以上都不对40.下列哪个项目,不是三级基坑应测项目。(DA、地下水位B、边坡水平位移C、周边管线变形D、周边地表竖向位移二、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D,每题1分,共50题,计50分。41.锚杆或土钉施工完成后应对专用测力计、应力计或应变计进行检查测试,并取下一层土方开挖前连续2d获得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A42.有危险事故征兆时,不需要实时跟踪监测。(D43.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

8、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者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为10~30m。(D44.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监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顶部。(D45.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A46.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可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D47.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A48.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