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

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

ID:603343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_第1页
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_第2页
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_第3页
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_第4页
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东兰秋冬农业发展思路  [摘要]通过对东兰县地理及资源环境,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农业生产实际,总结五种种植模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关键词]秋冬农业可行思路东兰[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5-0039-026东兰县地处桂西北山区,耕地面积18.1万亩,2011年末人口总数29.9万人,人均耕地仅为0.61亩。据统计,2010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2.56万亩,中稻种植面积5.4万亩,晚稻种植面积1.71万亩。从粮食生产季节看,该

2、县中稻区每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插秧,8月下旬至9月下旬收获,中稻田本田粮食生产时间仅占120-130天,秋冬春闲置时间长达230天-240天,其中条件较好的地方,部分农户利用秋冬闲田种植蔬菜等秋冬作物,但由于受技术、投入和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普遍较低;有60%以上的中稻区成为秋冬春季空闲田,中稻区的秋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从2000年开始,该县农业部门在粮食生产方面开展了大力推广双杂良种、免耕、抛秧、配方施肥等综合集成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和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秋冬农业

3、,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区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一、东兰县发展秋冬农业的生产模式1.“早稻+秋番茄”模式2003年,该县开始引进樱桃番茄订单生产,目前该项目是由武篆镇果蔬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农业部门主要是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十年来,武篆镇樱桃番茄栽培面积在1400亩左右,种植一亩樱桃番茄平均亩投入2000元左右,产值8000元左右,纯收入6000元左右,高的亩产值达12000元以上,纯收入8000元到10000元。该项目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均较高,但对管理技术的要求较高,生产

4、资金投入量较大,因而栽培面积一直难于进一步扩大。2.“中稻+秋冬大蒜”模式6“中稻+秋冬大蒜”模式是该县典型中稻区比较成功的一种生产模式,全县该模式面积为2000亩以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同乡、花香乡和长乐镇一带。目前,种植的大蒜品种以本地红蒜为主,该品种香味浓,品质优,外地客商每年主动上门收购,产品供不应求。种植一亩大蒜约需投入500-600元,亩产蒜头500公斤左右,产值3000-4000元,纯收入2500-3500元。在大蒜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稻草覆盖,大蒜种植区域稻草全部还田,是一种比较好

5、的耕作制度,而且种植大蒜需肥量较大,因而对培肥地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这一栽培模式技术含量不很高,资金投入量不很多,管理比较粗放,适合该县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被多数农民采用,因而这一生产模式正在全县逐步得到推广应用。3.“中稻+岩黄连”模式2002年以来,该县为配合中药企业发展中药产业,引导农民发展名贵中药材——岩黄连生产,目前岩黄连的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农民种植一亩岩黄连,亩产干草100-150公斤,产值5000-7500元,生产投入500-600元,纯收入4500元-7000元。但由

6、于企业生产、以及市场需求有限,目前岩黄连种植面积只有100亩左右,产品主要销往玉林、南宁、金城江等地,主要作为原生中药材销售。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发中药材资源,近两年来该县还引进金银花、白芨等名贵中药材新品种试验,以期扩大中药材生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4.“中稻+杂交油菜”模式6由于该县大部分中稻地区的稻田秋冬春闲置时间长达220-230天,为充分开发我县秋冬闲田,2011年该县引进南油10号杂交油菜种子,在隘洞镇拉板村和泗孟乡生满村等地试种。根据对隘洞镇拉板村5个农户和泗孟乡生满村4个农户的产量

7、直割验收,最高亩产152.3公斤,最低亩产80公斤,平均亩产122.6公斤,按出油率40%计,平均亩产优质菜油49公斤,按每公斤24元计算,产值1176元,油菜饼73公斤,每公斤2元,产值146元,亩产值达1322元,减去油菜生产物料投入200元,纯收入1100元。同时,油菜的茎杆易于腐烂,养分丰富,是优质的有机肥源之一,该模式对技术的要求不很高,资金投入量较少,经济效益显著,还能培肥土壤,促进粮丰产稳产。该模式适合多数农民采用,2012年,该县为扩大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继续引进多个优良杂交油菜品

8、种在全县推广,全县杂交油菜种植面积1.7万亩。5.“早玉米+秋冬红薯”模式秋冬红薯是该县传统农业产业,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品种选育与更新,导致现有红薯品种严重退化,加上栽培技术落后,因而产量低。为提高红薯产量和效益,从2012年起,该县把发展高淀粉红薯作为扶贫产业,2012年引进了四个红薯新品种,并在武篆镇和兰木乡建立了400亩红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推广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经验收,高产品种红薯亩产量达2307.5公斤,为2013年扩大种植高淀粉红薯生产规模,提供优良种苗种源和技术支撑。二、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