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ID:603527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_第4页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介绍日光温室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类型、病原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指导日光温室辣椒疫病的防治。关键词辣椒疫病;发病症状;防治技术;日光温室中图分类号S436.4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130-02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引起的土传病害,除危害辣椒外,也可侵害番茄、茄子、黄瓜、西瓜、南瓜等作物,发生呈现周期短、传播快、流行迅速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设施辣椒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辣椒连茬种植现象十分普遍,辣椒疫

2、病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田间病株率达15%~60%以上,甚至整片、整棚植株死亡,严重影响设施辣椒的生产。因此,笔者对日光温室辣椒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1发病症状6辣椒整个生长期均可受到疫病的危害,根、茎、叶、果实均可染病。从出苗至六叶期,病菌主要危害根茎,导致根茎组织腐烂、崩解,病部缢缩,幼苗折倒。常出现湿腐和植株枯死现象。六叶期以后,辣椒植株茎杆多已木质化,病原菌开始危害主茎、侧枝、花、果实和叶片。主茎受害后,整个植株枯死。侧枝受害后,病斑以上枝叶枯萎死亡。病斑初为黑褐色针状小点,之后迅速向周围扩展,环绕茎部,病斑呈干枯状,长3~

3、5cm,一般枝杈部位发病较多,不凹陷,病、健组织分界明显。叶片受害后,有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央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果实受害后,蒂部有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变褐软腐。当设施内湿度大时,病斑表面长有白色霉层,干燥时果实失水、干瘪,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条上。2发生类型2.1暴发型当生态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孢子侵染地下部分或根芽,导致根系变褐腐烂青枯,短期内辣椒即可大面积枯死。一般在灌水后比较容易发生,轻者病株率15%左右,重者可达80%以上,毁灭性大,损失惨重。2.2蔓延型辣椒初果期以后温室内出现明显的发病中心,发病部位主要为茎基、枝杈,形成黑褐色条

4、斑。若日光温室温湿度提高,其蔓延速度会加快,高峰期一般出现在盛果期。2.3复合型在棚内首先出现蔓延型流行,当灌水后或连阴雨雪天初晴后常常出现暴发型,导致棚内辣椒疫病猖獗发生。3病原及发病规律6辣椒疫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疫霉属(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真菌引起的[1]。病菌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的病残体带菌率最高,是翌年主要的初侵染源[2]。当条件适宜时,卵孢子产生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侵染,也可释放游动孢子侵入植株组织引起发病,并借助于气流和水流传播,在田间可重复侵染引起发病。辣椒疫病发病要

5、求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病原菌生长适宜的温度是24~27℃,10℃以下和40℃以上均不能生长。当设施内棚膜上凝水结露,叶片上露水较多的情况下发病严重。设施内温度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发病速度加快,当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可在病部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如果土壤湿度在95%以上维持4~6h,病菌便可完成侵染过程,2~3d可完成1代,一般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实从染病到腐烂只需2~3d,这是辣椒疫病成为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病情发展迅猛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的原因。高湿高温条件容易发病,重茬连作、植株长势弱、

6、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不足、灌水次数多、田间积水、大水漫灌等都可加重发病。因此,生产上只要控制好设施内的湿度条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危害[3-4]。4综合防治技术4.1农业防治64.1.1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目前,尚没有高抗辣椒疫病的品种,利用部分品种的水平抗性,也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轮作倒茬可减少土壤中的卵孢子,降低病原积累,可实行与豆类、葱、蒜、叶菜类蔬菜倒茬,避免与茄果类、瓜类蔬菜连作或间作套种。4.1.2清洁田园。及时清除辣椒生长期整枝打杈和收获后的植株,并集中烧毁,避免增加再侵染来源[5]。4.1.3加强田间管理。①提倡高垄地膜栽培

7、。高垄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冬春季地温,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茎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采用大小行双垄种植,垄高25cm左右,双垄宽度40cm,双垄之间留20cm小沟,覆膜时应在双垄间紧绷地膜,使地膜悬空在小沟上面,便于膜下暗灌。垄间距50~60cm,株距40~45cm,每穴双株,错行种植。②科学灌水,提倡膜下暗灌。定植后灌足定植水,幼苗发根时要适当控制水分,促使根系深扎土层,盛果期要充分供水。避免大水漫灌及灌后积水。灌水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灌水后应及时放风排湿。③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早期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花蕾

8、期加强追肥,中后期追施钾肥可促进辣椒旺盛生长,预防脱肥引起的早衰,减轻病害的发生。4.2化学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