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

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

ID:6038676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1

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_第1页
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_第2页
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_第3页
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_第4页
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传承和保护  摘要:傈僳族是云南世居民族之一,在与自然和疾病长期作斗争过程中,傈僳族先民积累了许多治疗骨折的宝贵经验,有傈僳族自己的独特性,并长期在傈僳族聚居地广泛使用,但随着农村新型医疗合作的推广和国家卫生行政许可管理新要求,民间治疗骨折的行医活动受到限制。本文根据实地走访获知的傈僳族民间骨折在傈僳族聚居地现状,对如何传承和保护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进行探讨。关键词:傈僳族;骨折;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69-02傈僳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

2、一个古老的成员,也是云南世居民族之一。傈僳族先民为了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在与自然和疾病长期作斗争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民族医药知识的宝贵经验。8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傈僳族人口近80余万,其中云南省有70多万人。云南省境内的傈僳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福贡、贡山、兰坪等县和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德钦等县,丽江市玉龙、永胜、华坪、宁蒗等县,大理州大理、云龙、漾濞、宾川、永平、祥云、巍山等县,保山市腾冲、龙陵、昌宁等县,德宏州陇川、瑞丽、盈江、梁河、潞西等县市,临沧市临沧、耿马等县;

3、楚雄州楚雄、元谋、武定等县,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1~2]。在我们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中“10个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抢救性研究”的子课题“傈僳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的子课题《傈僳族医药调查实录》研究期间,笔者对傈僳族常用的医技医法进行了发掘整理,发现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有自己独特性,但面临着生存和传承困难,如何传承和保护值得探讨。1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现状[3~4]笔者对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自

4、治县、傈僳族乡及散在傈僳族聚居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傈僳族聚居地区,每个自然村寨都有2至3位民间医生,行政村有1至2位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傈僳族民间医,不同地域的傈僳族民间医一般都能治疗骨折。除了骨折外,傈僳族在治疗肝病、胃病、妇科疾病、糖尿病等一些病种方面也具有特色,但尤以骨折的治疗较为普遍,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能较好治疗骨折的民间医。8傈僳族民间擅长治疗骨折与其居住的生存环境有关,傈僳族一般都生活在海拔高达1500~3000m的峡谷、山区、半山区等地。抬头见山,迈步遇沟,行路攀峭壁,越沟壑,交通十分不便,由外伤引起的骨折是

5、傈僳族最常见多发的疾病。傈僳族民间医治疗骨折方法各具特色,不同地区傈僳族民间医对骨折的病因、治法有不同理解,因而在治疗方法、用药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用药方法可以分为3种:一是外敷,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用药方式;二是内外兼治,治疗骨折内服外敷同时进行,疗效更加显著;三是内服,多以水煎服和泡酒服。使用的草药种类相对简单,一般应用数种草药甚至只用一颗草药治疗骨折,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在大理州云龙县表村傈僳族乡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有叶下花,不怕骨头砸成渣”。怒江峡谷分布的一种会跳舞的草——山歌草,又

6、名接骨草,它的枝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浸酒服,能强壮筋骨,治风湿骨痛,叶治跌打,还可接骨。8与传统医药治疗骨折手段相比,傈僳族民间医治疗骨折除了上述用药特点外,还有自己特色:(1)傈僳族民间医所用的药物本身有固定作用。小骨折,如手指、手腕、脚趾等骨折,民间医一般不需要另外固定,用新鲜药物外敷,药物水分散发自然干后,可以固定骨折部位。(2)创口一般不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开放性骨折,傈僳族民间医一般都不进行消毒处理,直接药物包扎,但不会引起感染。(3)所用药物的止血效果佳。(4)傈僳族民间医注重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活动。一般在治疗3至4周,

7、就要求患者活动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对预防关节僵硬、粘连有独到之处。在骨折诊断方面,傈僳族民间医一般凭经验判断,可根据患者局部疼痛、压痛、肿胀、瘀血、畸形、活动受限及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等来诊断。部分了解现在医学的民间医也会根据患者在医疗机构X线拍片检查结果来判断骨折的程度。2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的传承在傈僳族地区,民间医的行医技能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种是家族祖传,另一种是接受过短期的中草药知识培训,自己在长期的实践中,利用当地的药用资源,形成独特的诊治方法。傈僳族民间医的文化水平一般较低,有一部分人甚至不懂汉语,多数人行医无

8、文字记录,傈僳族医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不同地区的傈僳族民间医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骨折诊疗的用药经验和医疗技术。但这些行医经验都是口传身教,很多傈僳族骨折诊疗知识、特色疗法等并不成体系,都靠师带徒口头、手把手相传,一般在家族内传承,不愿传授给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