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讲稿救災應變經驗

教学讲稿救災應變經驗

ID:6039519

大小:8.61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7-12-25

教学讲稿救災應變經驗_第1页
教学讲稿救災應變經驗_第2页
教学讲稿救災應變經驗_第3页
教学讲稿救災應變經驗_第4页
教学讲稿救災應變經驗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讲稿救災應變經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台北市救災應變經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TaipeiCityHospital蕭國川9211999.9.21芮氏地震7.6死亡人數2345受傷人數11035房屋倒塌全38935/半45320128對夫婦同時死亡孤兒50年來重大災難共5600人死亡台灣100年來最大地震急救黃金時間2138(91%)死於24小時內男1141女1206高峰60-70歲老年人36小時後幾乎無生還者921迅速?1.震央若在台北或高雄……2.開車進入河床,重機械裝備得以救人。3.救援物資源源不斷4.中部有三個直昇機機場(水湳、新勢、清泉崗),每天50架,因去年剛好採購10

2、0架,得以派上用場。俄國、西班牙救難人員都直飛清泉崗。空中飛機救傷患,所以死2000人,傷10000人。5.現場醫生護士多,6.救援工作快,基層建設重建快7.台灣人素質高,沒有暴動、治安良好。8.感謝老天,能在建設發展最不好的南投,損失最少。921檢討(1)台灣目前指揮中心的共同問題1.指揮官沒有與指揮中心結合2.資訊的分析能力薄弱3.協調功能的角色與互動沒有固定的模式921(檢討)通訊系統嚴重落伍1.軍方通訊系統勉強發揮功能2.還好這只是區域性的災難3.災情在那裡?那裡還有生還者?那裡需要救援物資?那裡需要醫療人員?4.原本有很多機會

3、跟時間可以救出更多的人5.原始叢林地帶921(檢討)搜救能力及設備不足受困的時間越久,存活的機率就越低設備差:瓦礫堆中、巨大的建築物中,不僅要能救出生還者,同時還要不至於傷到未知的受困者外國的救難隊協助救援,但在時效上根本緩不濟急規劃並成立國家級的救難組織921(檢討)災難現場救護能力參差不齊:熱情的同胞在第一時間內就加入救援行動成效不佳的救護過程,無法挽回生命忽略到真正須要急救的病人。檢傷分類從事緊急醫療工作的醫療人員願意到現場參與救援的醫療人員讓最常參與急救工作的人員能真正主導一個急救團隊亦是一件重要的事,急需在下次災難來時先妥善規

4、劃。921(檢討)基層醫療必須納入緊急醫療網中平日緊急醫療網,責任醫院必需具相當規模及急救能力。將病患的嚴重度及醫院的能力做一些區隔大醫院平日應負責訓練及支援基層醫院災難來臨,將基層醫療納入急救行列。災難救助的誤解與真相泛美衛生組織所列再面對災難提供國際救助時真正切合災民之需要。迷思一:各類救濟物資皆需要,而且現在正需要真相:沒有經過審慎評估的救濟物資,往往只會使災區更加混亂。迷思二:國外各類醫療支援皆需要真相:本地醫療資源已足夠因應救災需要,除非受災國家醫療技術無法因應,才需外國醫療支援。迷思三:每次災難後,各種流行病與瘟疫是無可避免

5、的真相:災難之後之傳染病不見得會發生,即使腐敗的屍體也不會引發傳染疾病爆發,只要改善衛生條件(乾淨飲水,妥善的排泄物與垃圾處理及安全的臨時住宅)並教育民眾預防之道即可預防。迷思四:災難對人格發展危害甚鉅真相:大多數的災民日後都能適應良好,只有少數案例有偏差行為存在。迷思五:災難後倖存的災民會因驚嚇過度與無助,無法自理日後生活真相:正好相反,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後,災民卻展現出更堅強的韌性在瓦礫堆中尋找受難者。迷思六:天災造成之傷亡,乃不可抗力;任何人都可能傷亡真相:根據國際歷次天災傷亡統計發現弱勢族群:窮人-尤其是窮人家的婦女、小孩與

6、老年人,在災害中最容易傷亡。迷思七:將災民安置於臨時收容中心為最佳選擇真相:臨時收容中心為最後選擇,政府當局建構臨時住宅為較佳選擇。迷思八:災後重建在幾週後將會完成真相:災後重建是一耗費人力物力所費不貲的長期工作。原有組織防災(防颱)指揮中心119勤務指揮救災中心突發事件指揮中心緩不濟急閒置人力平時有磨練急時有作用急需建置NationaldisastermedicalteamNDMT國家醫療救難體系1.DisastermedicalassistantteamDMAT醫療救援隊2.DisastersearchandrescueteamDS

7、AR搜救隊3.DisastermortuaryteamDMORT屍體鑑識隊指揮中心成敗主因緊急執行中心(EmergencyOperationCenter,EOC)來整合各種醫療救援行動事件現場指揮體系(IncidentCommandSystem)』來作為災難應變的基本指揮模組。平日規劃巨細靡遺的應變計劃來取代臨時即興式的指揮及命令以專業的團隊取代臨時的義工災難是片段的經驗無法累積災難常是突如其來應變多是跨部門工作應變就是發展救災救護常態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災難應變指揮中心『EmergencyOperationsCenter』醫療救難隊DM

8、ATDisastermedicalassistantteamLevelI國家級:台北台南2小時/6小時LevelII地方性:2小時/6小時國際救援行動:6小時/24小時EOC規劃災變管理要件建立一元化救災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