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

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

ID:604182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_第1页
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_第2页
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_第3页
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_第4页
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  【摘要】高层建筑与普通多层建筑相比,施工难度更大,对技术性要求更高。本文就高层建筑施工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要点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结构转换层施工1引言目前建筑市场中,高层建筑占的比重较大,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要点技术进行了探讨。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

2、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2)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6浅议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点技术  【摘要】高层建筑与普通多层建筑相比,施工难度更大,对技术性要求更高。本文就高层建筑施工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要点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结构转换层施工1引言目前建筑市场中,高层建筑占的比重较大,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要点技术进行了探讨。2高层建筑施工

3、特点分析(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2)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6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

4、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4)施工技术要求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

5、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63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3.1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6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

6、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

7、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