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

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

ID:604351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_第1页
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_第2页
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_第3页
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_第4页
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和建设思路  作者简介:陈汝毅(1989.-),男,广西钦州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0级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摘要:社会主义道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质要求的反映,它广泛渗透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要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指导下,辩证看待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责任感;客观分析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思路;找准社会公德建设的着力点,增强建设的实效性。关键词:社会公德现状建设一、辩证看待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

2、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和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我国广大公民的自觉追求。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6(1)社会公德领域道德失范严重。在对社会公德总体评价中,民众普遍认为目前总体道德水平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所提高,但绝大多数民众认为社会公德领域是我国社会中道德问题最严重的领域。(2)公德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衣食住行及工作、劳动、交友、娱乐等生活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人的公民意识、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并未随之加强。

3、在对社会公德内容的评价中,民众认为现代人“缺德”主要缺诚心、公心和爱心,显示了现代社会公德领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是非、善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见利忘义等行为状况。(3)发展不平衡。由于重视程度、工作力度、资金投入、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各单位的社会公德建设水平和发展也不平衡,公民的个人公德水平也存在差异。由于这些不平衡和从众心理的作用,遵守公德的行为往往会被不遵守公德的行为所同化。二、分析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提出了“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二

4、是坚持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三是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四是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五是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一致;六是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在这些方针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封建传统对社会公德的消极影响一部中华文明史给后人留下无数智慧的启迪,令人受益无穷。然而,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累积,既可以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也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沉重包袱。所以,在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时,我们应该在中国社会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把握其发展、

5、变化轨迹。一旦深入到传统社会之中,我们就会发现,在漫长的封建传统社会中,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对于公共领域的分化和发展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当代社会公德的发育和成长。(2)现代社会对社会公德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仁人志士已经意识到了国人公德意识的缺乏,从梁启超提出的:“培公德,育新民”;到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再到鲁迅提出的:“改造国民性”;以及蔡元培提出的:“公民道德教育说”等,都对我国的社会公德缺失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后人分析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才迈出了新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十年

6、动乱的破坏、计划经济的片面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又给我国的公德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存在的弊端6社会公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社会公德建设缺失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公德建设的外部原因进行分析,也需要从分析社会公德建设的自身特点和难点入手,对它存在的现实状况和形成机制进行剖析。三、找准社会公德建设的着力点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最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而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在当代中

7、国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既需要利用道德的手段,培养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公德的内在自觉性;又需要利用法律的手段,培植社会成员对外在惩戒力量的敬畏之心,形成良性的社会公德建设运行机制,最终促使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1)培育公民意识,提高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6作为一个公民,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是不道德的,但是在人们的日常观念中,常常把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行为也视为不道德,以为这是向国家向社会争私利,这是错误的认识。当你的权利被损害而不去维护,就等于你允许了这种不公正的事情存在,这种不公正的事情有可能再次发生,去损害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