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

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

ID:604481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1

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_第1页
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_第2页
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_第3页
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_第4页
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温铁军:从三农探究到中国经验  退休后的温铁军似乎比退休前还要忙碌。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9楼,温铁军的办公室是在一个普通大小的办公室里用玻璃隔出的1/3空间。5月13日,62岁的温铁军正式辞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第一任院长的职务。这一天上午,他在接受学校组织部门的例行谈话时,有两拨媒体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等候采访。在此之前的周六,温铁军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两个级别很高的论坛。作为国内三农领域和乡土中国治理领域里明星级别的专家,他的观点深刻独到。和退休前不同的是,没有学术“官位”的羁绊,他的观点更加尖锐且无所顾忌。温铁军被媒体所关注更多是因为他是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者

2、。从2003年开始创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和晏阳初一脉相承的是,温铁军要通过这种建设方式,力求从制度上和改变农民自身上探索解决三农问题之道,达到重建乡村、改良社会的目的。而引起业界和媒体又一波热切关注的,不是他在三农领域里的研究新成果,而是他的一本新书——《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在书中,他对新中国60年的发展经验作出独出机杼的梳理和总结,给人以颠覆性的震撼感。6“我要把时间多留给自己一些,有五本书计划要出版。”温铁军说。而他的博士生董筱丹告诉记者,其实至少有8本书已经摆上了他的日程。与三农结缘爷爷是商人,“旧社会的剥削阶级”,父亲是人民大学的老教授

3、,温铁军出身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而他的命运却在国内政治运动的大势与个人选择的偶然结合中与三农结下了一生之缘。17岁,初中尚未毕业,温铁军就随着上山上乡的大潮到山西汾阳插队,一去就是十多年。“我就这样在社会的底层滚爬,滚出了一身泥巴——我不再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出身的小知识分子,至少,我懂得了农民,懂得了士兵、工人。”从人民大学毕业后,大概是1985年到1995年间,温铁军又从事了11年的基层调研工作。这期间,他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工作经历对其影响深远。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是当时中国农村研究和决策参考的“黄埔军校”。当年的年轻人,现在许多都已成为中国农村政策决策的核心,如陈锡文

4、、林毅夫、周其仁、王岐山、杜鹰等等,温铁军初涉三农时与这些人在一起。同时作为助手和学生,他也从杜润生、吴敬琏这些老一辈的学者身上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宏大的研究视野。6作为一个三农问题的研究者,温铁军可谓著作等身。《世纪之交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认识误区》《当“三农”遭遇WTO》《半个世纪农村制度的变迁》《“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新农村建设》……这位很少呆在研究室里的“研究员”成果多多,这些论著有具体例证、有抽样调查、有确凿数据,因此具有振聋发聩的说服力。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文章都是用腿“写”出来的。大学生支农项目也是温铁军一手筹办的。这个项目中第一年参加培训

5、的全国各地高校社团就有72个,几乎包括国内所有的名牌大学。在这72个社团的带动下,全国的大学生也表示出对农村更多的关注。在不断的实践中,温铁军的实践思路也在不断进行调整,逐渐开始把眼光从农村转向城市。“我们现在总结乡村建设,第一个,在农村办学院,解决三农问题。后来开始转换思路,走城乡互助、资源对接、城市引领农村发展的路子。比如成立城乡互助合作社,把一些健康的产品推广到城市里。”从2004年大学毕业开始,严晓辉就追随温铁军进入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此后一直是温铁军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一个执行者。现在,作为“小毛驴市民农园”的总经理,他觉得温老师这种实验找对了方向。中国经验6中国

6、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才能真正认识中国发展的经验。温铁军的《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就是此认识的必然结果。在对中国发展的众多研究中,限于文化和语言因素,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有雾里观花的感觉,而以西方经济学工具分析中国问题的国内学者们,他们的研究又因为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欠缺总是感觉有点隔膜。温铁军在书中用翔实的数据和客观的事实提炼出中国发展的真实经验,与西方大国靠外部索取完成工业化道路不同,中国通过向内向农村转嫁成本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业化道路。而这种成本转嫁机制,在今天中国经济软着陆时起到了独特作用。他认为,如果中国加快

7、城市化的代价是导致农村的衰败,则无益于自毁城市资本危机软着陆的基础调整。曾是清华大学学者的王鲁湘认为,温铁军的观点是对几十年来甚至百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颠覆性研究。6“我没有想到过,三农的视野会被拓展到如此宽广的地步。”书评人魏延安这样评价这本书。成本转嫁论与其说是对中国历次经济危机化解路径的解释,不如说是对三农问题如此沉重的历史渊源解析。三农不仅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提供了工业化“原始积累”,还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更数次承担了工业和城镇难以承受的经济风险。温老师很早关注宏观经济与三农的关联性,从1988年起,温老师最早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