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

ID:6048639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1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_第1页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_第2页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_第3页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_第4页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探究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肠结核(ITB)与克罗恩病(CD)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探讨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QFT-GIT)在ITB与CD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2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为ITB(ITB组,n=30)或CD(CD组,n=20)的患者50例。分别行结核菌素皮试(TST)及QFT-GIT检测,同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学特征。结果①两组在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肠腔狭窄、息肉增生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TB组裂隙状溃疡、

2、鹅卵石样变比例[0.0%(0/30)、0.0%(0/30)]低于CD组[30.0%(6/20)、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TB组裂隙状溃疡[0.0%(0/30)]、隐窝脓肿[0.0%(0/30)]比例低于CD组[25.0%(5/20)、15.0%(3/20)],ITB组干酪性肉芽肿比例[23.3%(7/30)]高于CD组[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克罗恩病诊断标准[4]6世界卫生组织结合临床、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变现推荐的6个诊断要点为:①非连续性或节段性改变;②卵石

3、样外观或纵行溃疡;③全壁性炎性反应改变;④非干酪样肉芽肿;⑤裂沟、瘘管;⑥肛周病变。在排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耶尔森菌感染等慢性肠道感染以及肠道淋巴瘤、憩室炎、缺血性肠炎和贝赫切特综合征等的基础上,按以下标准进行诊断:具有①、②、③者为疑诊;再加上④、⑤、⑥三者之一可确诊;具备第④项者,只要加上①、②、③三者之二亦可确诊。1.3主要仪器、试剂和方法所有患者在初诊当日进行结核菌素皮试(tuberculinskintest,TST)检测,记录硬结大小;同时使用QFT-GIT专用阳性、阴性及抗原管各采集静脉血1mL,常温16h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QFT-GIT检

4、测所用QuantiFERONR-TBGoldInTube试剂盒由德国Qiagene公司提供。内镜检查以插至回肠末段为终点,所用CF260电子肠镜由日本Olympus公司提供。镜下取组织进行活检,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但ITB组裂隙状溃疡、鹅卵石样变比例低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肠结核组与克罗恩病组患者病理表现比较6ITB的病理表现以肠全壁炎症、淋

5、巴细胞聚集、干酪性肉芽肿、非干酪性肉芽肿比较多见;CD的病理表现以肠全壁炎症、裂隙状溃疡、淋巴细胞聚集、隐窝脓肿、非干酪性肉芽肿比较多见。两组肠全壁炎症、淋巴细胞聚集、非干酪性肉芽肿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TB组裂隙状溃疡、隐窝脓肿比例低于CD组,ITB组干酪性肉芽肿比例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TB的内镜表现以充血水肿、肠腔狭窄、糜烂、节段性改变、息肉增生比较多见;CD的内镜表现以充血水肿、节段性改变、糜烂、裂隙状溃疡、息肉增生比较多见。两组在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肠腔狭窄、息肉增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P>0.05),但裂隙状溃疡、鹅卵石样变仅见于CD患者。③ITB的病理表现以肠全壁炎症、淋巴细胞聚集、干酪性肉芽肿、非干酪性肉芽肿比较多见;CD的病理表现以肠全壁炎症、裂隙状溃疡、淋巴细胞聚集、隐窝脓肿、非干酪性肉芽肿比较多见。两组在肠全壁炎症、淋巴细胞聚集、非干酪性肉芽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60.05),但裂隙状溃疡、隐窝脓肿仅见于CD患者,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ITB患者。总的来说,本研究结果和先前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ITB与CD的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别,然而这些特异性的差别检出率低,造成部分病例临床鉴别诊断的困难。因而在对患

7、者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高的辅助鉴别诊断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6月美国疾控中心(CDC)更新了在成人和儿童使用IFN-γ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指南[8]。QFT-GIT就是基于IFN-γ释放试验的原理,其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且不受卡介苗和大多数非致病分枝杆菌的影响,正逐步成为国际上替代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9-10]。相较常规方法,QFT-GIT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结果判读客观,无需含菌标本、无需菌型鉴定,易于分辨非结核分枝杆菌,尤其在菌阴及肺外结核的鉴定中应用价值极高,其缺点在于无法分辨活动性结核与

8、潜伏性结核感染[11-12]。本研究比较了TST和Q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